初中七年级历史说课稿三篇七年级历史教师改如何说课呢?###整理了初中七年级历史说课稿三篇,供大家参考。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实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
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总汇第一课: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生活在省县的人,距今约年,所处地理位置是在流域。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年,所处地理位置在流域。他们只懂得使用火。同时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他们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年前,所处地理位置也在流域,他们的摸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已经掌握和技术。使用火。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叫。第二课: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核周次第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了解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一、自主预习1“、一五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年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国家的,并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时间:—年指导方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
7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就历史阶段特征来说,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2.(2013湖南湘潭中考)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相关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3.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A.都江堰B.郑国渠C.隋朝大运...
2019高一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㈠、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2、主要流派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型新授课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2、归纳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难点)3、说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合中共十九大召开的背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发生变化。(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一、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1992“年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邓小平的话分量程重: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受这段话的影响.中国出现的新变化有①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③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大...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自然灾害严重3.下列措施中哪些属于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
丰台区2018年第二次统一练习历史试题1.本试卷共12页,共二道大题,34道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选择题1.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
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社会主义现代化B.农业合作化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工业国有化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1958年,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1960年,党中央提出“...
北宋王安石变法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冗官扩充军队------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
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三种手工业形态的地位。2.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材整理1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1)产生与发展①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手工业;商、周王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③明中期之前,一直居于主要地位。(2)特点①由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共同发展,在古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主要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金石并用——铁犁牛耕3、主要生产工具:西汉耧车(播种);隋唐曲辕犁(表明中国犁耕技术成熟)4、主要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5、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
历史答题术语1、原因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
广东省深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出现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棉种植的扩展B、棉...
第二十五课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教学素材)1.2008年6月11日,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等一行四人来华,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作了题为“苏联解体的原因”的演讲,他指出:苏联的解体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终结于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这一改革,特别是他推行的激进“政治改革”,摧毁了党和社会主义政权。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解体的主要原因B.赫鲁晓夫改革就开始背离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
2018年江西中考模拟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场改革()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贞观新政2.唐诗“夜市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