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学习目标】2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3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5一个跛足的巨人6材料一截至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1学习目标1.熟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2.认识我国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知识网络聚居当家做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共同繁荣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3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A.壮族B.藏族C.汉族D.维吾尔族2.下...
必考部分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课时名片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纲明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板块一主干梳理巧点妙拨3[主干知识理一理]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53.发展(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67[拨云见日想一想]1.英国国王成为“虚君”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吗?试答提...
第18课1一、说教材课文的地位和作用:《三国鼎立》一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2⑴识记与理解:记...
◆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1◆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2◆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3◆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4◆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5◆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6◆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7◆知识梳理◆达标演练◎基础知识过关◎综合能力提升8◆知...
第3课抗美援朝战争1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2一、朝鲜战争爆发1.爆发:1950年6月25日。2.美国(1)1950年6月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2)1950年7月,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开入朝鲜半岛。(3)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3.中国(1)美国的行径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阻挠了新中国统一的进程。(2)中共中央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3二、抗美援朝1.开始:1950年10月,中...
第3课土地改革课前预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这幅图反映的是旧社会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家徒四壁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3所占农村人口比例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占有土地比例4视频: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的原因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6《中华人民共和...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热点链接热点链接要点整合要点整合拓展提升拓展提升1热点链接热点链接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热点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1学习目标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简单的问题:也许连爸爸妈妈都感觉迷糊的问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________。A.人民民主国家B.无产阶级专...
单元整合12一、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3二、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
专题七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12017年7月11日,据国际在线报道称: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冲突,造成数人死亡,多人受伤。事后印巴两国一如既往地互相指责,都声称是对方先开的火。分析认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根本的原因是领土的争端,且双方都无法让步。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冲突不断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第7课疯狂的战车1课标要求了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2一、和平到来了吗?1.背景:由于英法等国推行政策,德国在吞并后,又把注意力转向。2.慕尼黑会议概况年9月,、、、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结果签署了《》。规定将苏台德区及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影响《》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助长了的侵略气焰,从而加速了的爆发绥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
第23课内战爆发1两张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标志着什么?2济南人民欢庆抗战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34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当时放眼我们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胜利的狂欢,更多的是衰败的经济,凋敝的民生,停滞的教育,流离失所的人民。这时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休养生息,进行国家建设。但是蒋介石却发动了内战,再一次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战争的深渊!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学习《内...
本章整合121.19世纪中期的时代潮流(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日益分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阶段,成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一股进步潮流。(2)为扫清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欧美各国出现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浪潮,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舞台上,世界各国争...
1第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2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1.重点:掌握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2.难点: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3知识点一“新贵族”时代1.成长时代(1)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于信奉的新贵族家庭。(2)克伦威尔青年时先后进入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学习。2.政治生涯(1)1628年,克伦威尔被选入,开始了政治生涯。(2)1640年,克伦威尔在新...
民族政策、统一大业、外交成就1核心考点考试题型考查频率民族政策统一大业外交成就选择材料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2考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不可分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成就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人教版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2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_。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________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天工开物》:作者是_________。《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3)1981年9月,发表《关于,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阐明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台湾回归祖国12.形成及确立(1)提出...
专题三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侵略与抗争”揭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和特征。本专题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专题。就内容组成而言,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大块,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反抗和近代化探索。就命题趋势而言,这2三部分既可单独考查,又可互相联系,综合考查,所以考生一定要理清这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