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
0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1、经济:井田制,工商食官,商人出现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级森严,未形成中央集权3、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后期私学出现02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1、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2、政治: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地主阶级兴起;各国变法,封建制度建立3、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主流;重农抑商思...
公式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一)战争类专题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2)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3)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4)中学生就要认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2)说明落后就要挨打。(3)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把准确记忆理解为死记硬背,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能学得轻松,考得愉快,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历史。一、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
政治、经济、思想近代中国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1)方式: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
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
1、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2、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民族女英雄。4、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改革(俄国)。5、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6、林肯:美国总统,领导美国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7、明治天皇:1868年“明治...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放眼看世界第一人。2.魏源——发表于1842年的《海国图志》作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3.关天培——1841年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近代史中为国捐躯第一人。4.陈化成——1842年吴淞战役江南提督陈化成以身殉国。5.洪秀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号称“天王”。6.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将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
研讨发言: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新样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时代环境变迁,形式变化多样,表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其本质决定其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表现方式上由显性直白向迂回隐性转变、议题设置上更加“学术化”,必须注意新的时代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新样态。借助互联网输出,以网络化样态示人。1994年我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正式接轨,3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信息技术的“追随者”到“引...
从遵义会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
党课: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求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广大党员要自觉“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奋进姿态和昂扬状态投身强党强国伟大征程,聚力担当立德树人使命责任。一、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历史1.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2.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历史1.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战国时期...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3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3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