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第一学期期末素质考试七年级语文(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读.书(12分)1.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们的艺术瑰宝。请把下面的成语用楷书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读下面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1)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是:,。(3),秋风吹散马蹄声。...
【语文公社】http://www.yuwen520.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QQ:764723079在山的那边一、导入:今天我们背着背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太白中学,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另一个转折点。那么,三年以后乃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做什么呢?并说说为达到这一目的,你将如何做?请同学们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并揭示课文)——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二、整体感知:1、标题为“在山的那边”,...
1【经典试卷】八下道德与法治期中综合测试题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杭州中考改编)按照“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开向社会征集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踊跃参与。这一活动表明,在我国(A)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③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④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党的十八大将“...
_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七年级语文(上)2009.11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2分)()A.瞬(shùn)间痴(chī)想眩(xuòn)目耸(sǒng)立B.宽恕(shù)卑(bēi)微迸(bèng)溅洗濯(zhuó)C.玷(zhàn)污地窖(jiòo)泯(mǐn)灭厄(è)运D.酝酿(niàng)伫(zhù)立枯涸(hé)猝(cù)然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闲情逸致春花秋实轻飞慢舞花...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3.包含关系4.容斥原理.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7.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8.方程在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
丁里初中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2010-4-31姓名班级分数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2010年第一次月考如期而至,又到了大家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在此,特别赠送给同学们三颗心--------有信心、有耐心、够细心。希望大家竭尽全力,考出好成绩。加油!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烂熳màn芋梗ɡěn解剖pāo匿名nìB、诘责jié绯红fēi托辞cí广袤róuC、粗劣lì粗鄙pì...
硕学教育网精品资料www.shuoxuewang.cn版权所有违者必究高一数学必修3导学案(教师版)编号周次上课时间月日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使用人课题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知识归类多音字作zuò(作文)zuō(作坊)会认字态驴寸乘笼栏貌择都宫摊贩吏作反义词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清清楚楚——模模糊糊近义词悠闲——清闲完整——完全名扬天下——笼络人心词语解释名扬中外: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形容名声极大。热闹:繁盛活跃。形态各异:形状、样子各不相同。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主...
2010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2018--2019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二、...
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总复习(人教版)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座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上任一点)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长度...
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可以划分为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三个部分。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的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史:包括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三者有何联系?三个模块间的联系:经济的发展、飞跃政治上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了维护自...
第二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要点】1.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3.宋代的都市生活4.四大发明5.宋词元曲的流行辽北宋西夏1.耶律阿保机(辽太祖)3.赵匡胤(宋太祖)2元昊:一、人物篇金南宋西夏4.完颜阿骨打(金太祖5.赵构:6.岳飞辽北宋西夏西夏金南宋政权并立民族融合1、说出上图中都城代表的政权名称;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2、右图的这种局面被哪个政权结束?元朝考题链接...
【语文公社】http://www.yuwen520.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欢迎投稿QQ:7647230791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
必修1复习学案1集合及其运算【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14完成下面填空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中元素具有、、3.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可分:限集、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等4.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53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7人。我班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阅读,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扎实,而阅读和习作则要稍微逊色一点。进入高段以后,男孩子的思维普遍比女孩子要活跃。但双差生数量两者相差不大。这跟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不良有关。而有几个女孩子思维不够活跃,不够灵活,接受能力差。1、识字写字。作为高段学生,他们的独立识字...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真题本套试卷为部编版试验区去年使用的考试真题,共七套试卷,每份试卷都有参考答案。目录01永嘉县一年级下册期末统考卷02平阳县一年级下册期末统考卷03瓯海区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量监控04龙湾区一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05苍南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学情调查06瑞安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业过关测评07泰顺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检测12永嘉县一年级下册期末统考卷时间:60...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3班级姓名等级一、数一数,写一写。新-课-标-第-一-网(1)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2)()个十()个一()个十()个一是()。是()。二、请你填一填。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新课标第一网2.个位的数是3,十位的数是5,这个数是()。3.47里有()个十和()个一;6个十和6个一是();100里面有()个十...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一袋中有2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摸出两个球,记“摸出的两球是红球”为事件A,“摸出的两球是白球”为事件B,“摸出的两球是一红一白”为事件C,“摸出的两球至少一个红球”为事件D,“摸出的两球至少有一个白球”为事件E.问题1:若事件A发生,事件D发生吗?它们是什么关系?[提出问题]提示:事件A生,事件D一定发生,它们是包含关系.问题2:若事件C发生,则事件D会发生吗?事件A,C,D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