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五年中考1.(2018辽宁沈阳,8,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和b的取值范围是()A.k>0,b>0B.k>0,b<0C.k<0,b>0D.k<0,b<0答案C由图象得,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k<0.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所以b>0.12.(2018贵州贵阳,9,3分)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点P,且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点P的坐标可以为()A.(-5,3)B.(1,-3)C.(2,2)D.(5,-1)答案C由...
专题二微粒构成物质中考化学(北京专用)1A组2014-2018年北京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北京,6,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答案BA项,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C项,2Cl表示两个氯原子;D项,2Cl-表示两个氯离子;B项,2Cl2表示2个氯分子。22.(2017北京,10,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B.2H2C.H2D.2H2O2答案B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2表示两个氢分子;H2可表示1个氢分子;2H2O2表示两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运用专题一名词中考英语(全国版)1考点一名词词义辨析五年中考A组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安徽,32)—WhatistheofyourexcellentspokenEnglish?—Practicemakesperfect!A.resultB.influenceC.dutyD.secret答案D句意:——你的口语极好,秘诀是什么?——熟能生巧!本题考查名词词义辨析。re-sult结果;influence影响;duty职责;secret秘诀。回答的是学习方法,故要问口语说得好的秘诀。知识拓展practicemakesperfect是...
第六章图形的变换§6.1图形的相似中考数学(河北专用)11.(2018河北,12,2分)用一根长为a(单位:c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方形.要将它按下图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单位:cm),得到新的正方形,则这根铁丝需增加()A.4cmB.8cmC.(a+4)cmD.(a+8)cmA组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答案B将正方形按如题图所示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cm得到新的正方形,新的正方形边长增加2cm,周长增加8cm,则这根铁丝需增加8cm,故选B.22.(2017河北,7,3分)若△AB...
§1.2整式与因式分解中考数学(河北专用)11.(2018河北,4,3分)将9.52变形正确的是()A.9.52=92+0.52B.9.52=(10+0.5)×(10-0.5)C.9.52=102-2×10×0.5+0.52D.9.52=92+9×0.5+0.52A组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答案C9.52=(10-0.5)2=102-2×10×0.5+0.52,故选C.2.(2018河北,13,2分)若2n+2n+2n+2n=2,则n=()A.-1B.-2C.0D.14答案A 2n+2n+2n+2n=2,4∴×2n=2,2∴n=,∴n=-1,故选A.1223.(2017河北,4,3分)()A.B.C.D.23nm23mn32mn23mn答...
1单元学业水平考试内容目标要求第三单元1(76)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2(77)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c3(78)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a4(79)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5(80)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b6(8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7(82)知...
专题五介词中考英语(广东专用)11.(2018广东,33)—Howsoonwillwegettheofferfromanewhighschool?—abouttwomonths.A.InB.ForC.AmongD.During答案A句意:——过多久我们才会收到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大概两个月后吧。本题考查介词的用法。howsoon对从现在开始到将来某动作结束或发生的这段时间提问,常用在将来时态中,回答用in+一段时间,故答案为A项。思路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实际交际中答话人会省略在对方问题中已知或相同的内容,...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1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举例)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松鼠摄取食物生物能进行______鲸浮出水面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汗液排出;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营养物质呼吸代谢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举例)生物能__________豌豆幼苗不断长大生物能_________猫养育后代生物具有_______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
§6.4视图与投影中考数学(山东专用)1A组2014—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考点一几何体及其展开图五年中考1.(2016枣庄,6,3分)有3块积木,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3块的涂法完全相同.现把它们摆放成不同的位置(如图),请你根据图形判断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的颜色是()A.白B.红C.黄D.黑答案C根据题中前两个图可知,与涂成绿色一面相邻的四个面的颜色分别为白、黑、蓝、红,从题中第3个图可知第六个面的颜色为黄色,即为绿色一面的对面,故选...
§1.4二次根式中考数学(湖南专用)1A组2014—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考点一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2018湖南怀化,6,4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D.x>33x答案C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当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时,二次根式有意义,所以该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x-3≥0,解得x≥3,故选C.2.(2017湖南益阳,5,5分)下列各式化简后的结果为3的是()A.B.C.D.26121836答案CA.是最简二次根式,故A错误;B.=2,故B错误;C.=3,故C...
第三章函数及其图象3.3反比例函数中考数学(广东专用)1考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A组2014-2018年广东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7广州,10,3分)a≠0,函数y=与y=-ax2+a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x2答案DA项,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得a>0,从抛物线开口方向分析得a<0,∴A项不正确;B项,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得a>0,从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分析得a<0,∴B项不正确;C项,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得a<0,从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分析得a>0,∴C项...
第15课时九年级Units1~21考点一by的用法【课文原句】—Howdoyoustudyforatest?你怎样为考试学习?—Istudybyworkingwithagroup.我通过和小组一起学习。(九P1)2(1)bydoingsth.意为“通过(方法、途径)做某事”,常用来回答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介词by在此处表示“通过;以”,其后常接动词ing形式。—HowdoyoulearnEnglish?你是怎么学习英语的?—BywatchingTV.通过看电视。3(2)by的其他用法“①by+地点”表示“在旁边”。My...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3.2一次函数中考数学(湖南专用)1A组2014—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考点一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018湖南湘潭,7,3分)若b>0,则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大致是()答案C 一次函数y=-x+b中k=-1<0,b>0,∴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C.2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专题三冠词中考英语(河南专用)11.(2018河南,21)—Areyougoingtofootballmatchtonight?—IwishIcould,butImmeetingVIPfromOklahoma.A.an;anB.an;aC.the;anD.the;aA组2014-2018年河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答案D句意:——你今晚看足球比赛吗?——我希望我可以,但是我将接见一位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贵宾。本题考查冠词。根据语境第一空特指双方都知道的这场足球比赛,所以要用the;第二空指我将要见来自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位贵宾,表泛指,且...
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1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数学(江苏专用)1考点1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A组2014-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淮安,12,3分)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3x-ay=1有一个解是则a=.3,2,xy答案4解析把代入方程得9-2a=1,解得a=4,故答案为4.3,2xy思路分析把x与y的值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22.(2018无锡,14,3分)方程组的解是.2,25xy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