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首页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案例,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结合具体案例,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17年3月23日,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宣布在法国上法兰西大区博韦市投资1000万欧元(约合7418万人民币)建设电动大巴工厂。为什么比亚迪在法国博韦市投资建设电动...
单元整合12一、科学认识区域对于区域的科学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区位等。2.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3.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4.优势条件主要是指一个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优势条件不能定得太多,否则就难以确定发展重点。35.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指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2森林砍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31、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砍伐森林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干涸4(1).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尤其是东北林区和长江上游天然植被破坏最为严重。如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目前天然林面积只相当于建国初的1/6。(2).草场严重退化我国现有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复习提问2①民族自治地方都设置在哪里?包括哪三级?②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③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什么机关?他们同时又是国家的什么机关?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包括民族乡由国家统一领导,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职权具有双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1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1一、地理条件★东北地区范围独特的地理条件→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占全国的9.5%2(1).气候条件相对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学会评价的方法2.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掌握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对策3.以大江大河的治理为背景,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地理条件、基本内容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在文明古国的诞生地,往往有著名的大河。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城市化概念: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工业化概念: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2.结合材料,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4.结合实例,分析其他土地退化问题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2017年7月3日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区出现2017年第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小于100米。每年春天,风儿与沙都...
1【学习目标】1.知道西北地区和新疆的位置、范围及其主要的气候与地形特征,并会依据各种图表资料进行判断分析。2.了解西北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与城市分布状况,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3.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治理的主要措施。4.掌握新疆的绿洲农业、矿产资源及城市的发展。2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西北地区3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A昆仑山—阿尔金山—B祁连山一线以北。2....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说明水土流失的危害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20世纪80年代一曲《黄土高坡》风靡全国,...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首页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认识区域发展各阶段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2.以某区域为例,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概括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匹兹堡从“钢铁之都”迅速转变到“宜居城市”,成为工商业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及人地关系如何?2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初期阶段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
1【学习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3.分析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自然条件与限制性因素。4.结合材料对三江源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与评价。2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青藏地区【填图绘图】在下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80°E、90°E、100°E,30°N、35°N。(2)填出: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喜马拉雅山、祁连山、昆仑山、横断山等重要山脉...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调节农、林、牧用地方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1、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加以保护2、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不能开荒,宜发展林地草地已经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植树造林3选择植被沙拐枣45梭梭6沙棘781、恢复自然植被9内蒙古赤峰地区采用衬膜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结合具体数据,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3.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统计局信息显示,山东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700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92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041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1669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构成...
第24课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欧共体2材料二:从古代到近代,欧洲的许多强国曾称雄与世界。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整个欧洲已是脆弱不堪、支离破碎,昔日的欧洲列强都已降为二、三等国。而二战后的西欧,又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往,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阅读与思考】欧洲为什么要联...
单元整合1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将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列表总结如下所示。生态问题危害原因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造成经济损失;引发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地震、冻害);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虫灾及人类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计划采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影响畜牧业发展、加重荒漠化、生态恶化降水减少、大风天气增多;过度开...
1【学习目标】1.据图识记并能分析东亚地区的国家、地形、河流、岛屿和半岛、海峡和海、城市等地理事物分布和特点。2.理解并分析东亚地区东西经济差异、气候特点差异及其原因。3.据图识记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特点等。4.理解日本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其气候特点;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分布及影响因素。2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东亚自然环境1.位置与范围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23中国特大城市分布456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原因)⑴自然资源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结论: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7二、西气东输工程概括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12上一页下一页3上一页下一页4上一页下一页5上一页下一页6上一页下一页7上一页下一页8上一页下一页9上一页下一页10上一页下一页11上一页下一页12上一页下一页13上一页下一页14上一页下一页15上一页下一页16上一页下一页17上一页下一页18上一页下一页19上一页下一页20上一页下一页21上一页下一页22上一页下一页23上一页下一页24上一页下一页25上一页下一页26上一页下一页27上一页下一页28上一页下一页29上一页下一页30上一页下一...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思考:1、交通运输的概念2、交通运输的作用2、交通运输的方式23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2、目前,我国正在修筑青藏铁路。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物质交换等非常频繁,使得交通站点、交通线路的密度大。促进了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4一、交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