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重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重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明确结合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方法,特别注意结合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最有效的方法。【精确解读】1.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等.②某些高价氧化物,如SO3、MnO2等.③氧化性含氧酸,如浓H2SO4、HNO3、HClO等④高价含氧酸盐,如KMnO4、K2Cr2O7、KClO3等.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
专题02常用逻辑用语知识聚焦考点聚焦知识点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则q”为真命题“若p,则q”为假命题推出关系p⇒qp⇏q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q是p的必要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定理关系判定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性质定理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注意】(1)前提p⇒q,有方向,条件在前,结论在后;(2)p是q的充分条件或q...
考点9苯酚的化学性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明确酚与醇的结构差异与性质差异,特别是酚的特征反应,理解酚的弱酸性、酚的取代及颜色反应。【精确解读】1.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比例模型结构特点C6H6O苯酚分子里至少有12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是极性分子2.物理性质:①颜色/状态/气味: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长时间露置在空气的苯酚晶体会因被氧化而呈现粉红色,故苯酚...
考点5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递变规律。【精确解读】1.氯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
考点过关(中)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全部电离,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比较丰富。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
考点4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1.森林的生态效益(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资源的存在,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稳定水位、改善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森林对于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有重大作用。对大气污染有净化、调节和缓冲作用。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数量上的相对平衡,形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3)减弱噪声、阻滞粉尘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树林高大,枝叶交错重叠,能吸收扩散的...
考点过关(上)考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
考点过关(下)考点13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化学包括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三部分内容。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是知识与能力、科学与人文的极佳结合点之一,既可以综合学科内知识,也可以涉及学科间知识的运用,还可以与生产生活、新科技及新技术等问题相联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知识点。原电池理论考题灵活多变、难度大、综合性比较强,既考查对基础知...
考点9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涉及Fe2+、Fe3+的性质与检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明确检验Fe2+和Fe3+时的注意事项及成功制备Fe(OH)2的关键。【精确解读】实验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项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Fe2+、Fe3+与NaOH溶液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盛适量FeSO4、FeCl3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对于FeSO4溶液,先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
考点过关(上)考点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本质原理是,改变条件以后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使平衡发生移动,若使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注意平衡正向移动只能说明改变条件后的那一个时刻,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而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比改变条件前大,也可能比改变条件前小。判断移动方向时要深刻理解勒沙特列原理,平衡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外界变化的反应。若外界条件使温度...
考点7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和条件3....
考点5风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考点过关(下)考点15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和延伸,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电化学包括原电池、电解池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化学考查的问题一般为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电子转移数目、电子或电流的流向、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动方向等.考查电化学知识在STS中的应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题型,既能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又能体现化学命题的时代性与新颖性...
考点7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及离子方程书写的能力突破。【精确解读】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规则: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BaS...
考点13硅和二氧化硅【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与应用,明确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能溶于HF酸的特殊性、硅的半导体性质及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的应用。【精确解读】1.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它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硬度也很大,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①常温下,...
考点5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
考点17:热和能一、选择题.(2015山东济宁,第6题)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5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①汤姆孙:枣糕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③道尔顿:实心模型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2.(2015山东济宁,第9题)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
考点1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不意味着卫星定位必须使用4颗以上的卫星。根据3颗卫星提供的材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有4颗卫星提供材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因此,使用3颗卫星就可以粗略定位了。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
考点过关(下)考点12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近几年元素化合物考查的内容主要有氮、氯、硫、碳、硅、磷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试题更加注重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度,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更加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要求能运用化学原理加以解释,并且能进行合理、准确、快速的迁移。硫及其化合物作为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
考点2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