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原理与施工技术探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3-2111:24:00]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摘要: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由此而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1、碳纤维布结构加固技术简介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
第二章传热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导热、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熟悉各种热交换设备的结构和特点;掌握稳定综合传热过程的计算;了解并掌握强化传热和热绝缘的措施。本章重点和难点一、传热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第一节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是不同温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两个不同温度部位之间所进行的热的转移。传热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1)一般的加热、冷却、冷凝过程;(2)食...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初中学习的完全平方和公式是什么?2222bababa)(3223333)(babababa问题:若今天是星期三,今天是第一天,那么第天是星期几?108你能写出你能写出的展开式吗?的展开式吗?43))((baba、(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23bababa2222bababa)(322333bababa的展开式呢?的展开式呢?10065)())((bababa,,,4)(ab探究探究11::仿照上述过程,请...
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高锰酸钾法MnO4+e=MnO42=0.588V=0.564VMnO4+8H++5e=Mn2++4H2OMnO4+2H2O+3e=MnO2+4OH=1.49V高锰酸钾法优点:自身指示剂,应用广泛不同酸度下,氧化能力不同缺点:选择性差,标准溶液不稳定,受诱导反应影响间接法配制1.市售的KMnO4有少量的杂质,SO42-、Cl-、MnO2、NO3-等2.K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空气中的还原性的物质及尘埃反应3.KMnO4自行分解4KMnO4+2H2O=4MnO2↓+4OH+3O2↑高锰酸...
酸碱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定义及组成1缓冲原理及缓冲能力2缓冲溶液的分类及选择3目录CONTENTS随堂测试4缓冲溶液组成缺陷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加水稀释的影响,而保持自身的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一.缓冲溶液的定义及组成定义弱酸及共轭碱弱碱及共扼酸两性物质二.缓冲原理及缓冲能力缓冲原理:HAc−NaAc缓冲溶液为例HAc+H2OH3O++AcaK+-3=[HO][Ac][HAc]aapHplg+3--[HAc][HO]=[Ac][HAc][Ac]KKapHplg-[HAc...
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1、滴定突跃的电势范围n223Ox/Red2+0.0592lg10~n11-3Ox/Red1+0.0592lg102、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1)电对的′2)电对的电子转移数3)滴定介质0.86V1.28V-4MnO1.41V0.86V硫酸介质中,KMnO4滴定Fe2+硫酸介质中,Ce4+滴定Fe21)两电对对滴定突跃的影响0.812+KMnO4FeV0.764+2+CeFeV越大,突跃范围越宽2)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对滴定突跃的影响当n1=n2,曲线对称化学计量点等于突跃...
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之碘量法1、重铬酸钾法的特点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非常稳定,可保存长时间因氧化性比KMnO4弱,可避免诱导反应需外加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Cr2O72-+14H++6e=2Cr3++7H2O=1.33V碘量法1、碘法的分类用I2标准溶液测定还原性物质的方法。间接碘法:利用I-的还原性,其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定量的I2,再用还原性物质与I2反应,可测定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I2+2e=2IV-2I/I=0.5355θ直接碘法:2、直接碘法I2...
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2一、基本概念简单正离子(或原子)和一定数目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配合物2种或2种以上同种晶形的简单盐类所组成的化合物。复盐如:[Ag(NH3)2]+[Fe(CO)5]如:CsRh(SO4)24H2O配合物与复盐没有严格的界限1定义3配合物的组成[Cu(NH3)4]SO42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位体内界配合物中内界以外的部分外界配位原子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404配位原子Fe(CO)5中心原子(形成体)配体配位...
条件电极电势()12离子强度副反应电极电势abVz0.0592[Ox]=+lg[Red]θ例:例:求稀盐酸溶液中Fe3+/Fe2+电对的电极电势θ3+2+3+2+3+2+Fe/FeFe/Fe[Fe]=+0.0592lg[Fe]θ3+3+2+2+3+Fe2+Fe/FeFe[Fe]=+0.0592lg[Fe]θaa3+3+2+3+2+2+FeFe/FeFe/FeFe=+0.0592lg考虑离子强度考虑离子的副反应θγαcφφγαc3+2+3+3+2+3+2+2+3+2+FeFeFeFe/FeFe/FeFeFeFe=+0.0592lgθγcγc3+2+3+3+2+3+2+2+3+2+...
条件电极电势()12离子强度副反应电极电势abVz0.0592[Ox]=+lg[Red]θ例:例:求稀盐酸溶液中Fe3+/Fe2+电对的电极电势θ3+2+3+2+3+2+Fe/FeFe/Fe[Fe]=+0.0592lg[Fe]θ3+3+2+2+3+Fe2+Fe/FeFe[Fe]=+0.0592lg[Fe]θaa3+3+2+3+2+2+FeFe/FeFe/FeFe=+0.0592lg考虑离子强度考虑离子的副反应θγαcφφγαc3+2+3+3+2+3+2+2+3+2+FeFeFeFe/FeFe/FeFeFeFe=+0.0592lgθγcγc3+2+3+3+2+3+2+2+3+2+...
晶体场理论(二)电子在分裂后轨道上的分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d1-d3构型的离子电子分布在d轨道电子分布在d轨道d1-d3构型的离子电子分布在t2g轨道d1-d3构型的离子如Cr3+d3球形场中(未分裂)八面体场Cr3+的d电子能级分裂前后的排布egt2gE4.d轨道能级分裂后的电子排布d4d7构型的离子,d电子分布有高、低自旋两种方式。Cr2+d4电子成对能(P)和晶体场分裂能的相对大小△o>P,易形成低自旋配合物;△o<P,易形成高自旋...
晶体场理论(一)12.2.2晶体场理论(Crystalfieldtheory)1929年,H.betheJ.H.VanVleck(比瑟和范弗雷克)1.中心思想——静电理论视中心离子和配体为点电荷,带正电荷的中心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配体以静电相互吸引,配体间相互排斥。考虑了带负电的配体对中心离子最外层的电子的排斥作用,把配体对中心离子产生的静电场叫作晶体场。2.晶体场理论(1)要点M与L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静电作用;d电子受到配体负电场的排斥作用,使d轨道发生...
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应用主讲人:王卫21据中心离子(或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配位数不同配位数相同中心离子杂化类型不同中心离子或配体不同,使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不同配合物空间构型不同3配位数杂化类型配离子空间构型典型配合物2sp直线形[Cu(NH3)2]+[Ag(NH3)2]+3sp2[CuCl3]2–[HgI3]–4sp3正四面体[Cd(NH3)4]2+[Ni(NH3)4]2+平面三角形4配位数杂化类型配离子空间构型典型配合物4dsp2[Ni(CN)4]2–[Cu(NH3)4]2+5...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配合物的奠基人----WernerA供职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因创立配位化学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无机化学和化学键理论的发展。维尔纳(1866—1919瑞士)维尔纳3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01价键理论Valencebondtheoryofcoordinationcompound03晶体场理论Crystalfieldtheory05配位场理论Coordinationfieldtheory04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OrbitalTheory02静电理论ElectrostatictheoryVBTESTCFTMO...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电子云和概率分布Ψ: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方式的数学函数式|Ψ|22:原子核外发现电子的几率密度?经典力学:经典力学:光的强度∝光子密度光的强度∝光子密度光的强度∝电磁场强度的绝对值平方光的强度∝电磁场强度的绝对值平方波函数波函数Ψ用以描述波的振幅,表示电磁场强度用以描述波的振幅,表示电磁场强度所以所以::::|Ψ|22∝∝光子密度光子密度电子与光子类似电子与光子类似::物质波强的区域是电...
共价键的类型键1键2目录CONTENTS配位键3键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连线称为键轴。按成键轨道与键轴之间的关系,共价键的键型主要分为两种:键和键键是成键轨道沿键轴方向“头碰头”的重叠。部分沿键轴成圆柱形对称;轨道重叠程度大,稳定性高,决定分子的骨架。如:H2中的1s和1s的成键,HCl分子中的3p和1s的成键,和Cl2中的3p和3p的成键。键1.以H2为例,共价键的形成动画键2以HCl为例,共价键的形成动画键3.以Cl2为...
共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形成过程1共价键理论的要点2目录CONTENTS共价键的特征3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电负性相差较大的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例如:NaCl同种元素的原子、电负性相近的元素的原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如:H2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E0-DRro两个氢原子靠近时体系能量的变化HH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好比在核间架...
第一章感知创新创新的基本原理(II)创新原理的分类(II)01综合原理02逆反原理03迂回原理04群体原理05完满原理综合原理综合原理是指在创新过程中,人们将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综合、统一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综合原理并不是将事物的各要素、各部分、各方面进行简单的加和,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事物各部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全面地加以概括和总结、精炼和提升,进而在思维中真实地再现...
第一章感知创新创新的基本原理(I)成功的创新必然是科学的创新,科学的创新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创新规,最基本的创新规律就是创新的基本原理。创新的基本原理创新原理的定义创新原理是指人们对创新活动过程本质认识的反映,是创新规律的结晶与概括,是最基本的创新规律。简单地讲,创新原理就是指导创新活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也是创新方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定义创新原理的分类(I)01组合原理02移植原理03还原原...
1第十三章滴定分析TitrimetricAnalysisChapter132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的化学信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一门独立的化学信息科学。分析化学是从事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学科的工作基础。如临床检验诊断等。目录第一节分析结果的误差第二节有效数字第三节滴定分析原理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第五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六节配位滴定法第七节沉淀滴定法4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二、分析结果的评价(误差的表示方法)三、提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