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技术指南:纺织染整(试行)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25主要产排环节及治理措施46绩效分级指标57减排措施要求78核查方法8I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规定的纺织业(C17),具体包括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1)、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C172)、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C173)、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4)、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5)。规范性引...
1|图表助记|一、大气的垂直分层2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增高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增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3点晴:(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2)平流层的22~27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4二、对...
19.3大气的压强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现象。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的大小。21.什么力量把塑料挂钩压在光滑的墙上?2.是什么力量使钦料上升到嘴里?3.是谁把易拉罐压瘪了?342、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会掉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解释:解释:大气压大气压3、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2、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
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1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CONTENTS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2逆温现象考点3热力环流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点5气压带和风带考点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考点7气温和降水考点8气候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2方法突破方法1判断风力、风向的方法方法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答题模板模板有关气候特征的答题模板读图归纳读图1等压面图的判读读图2等温线图的判读B...
第3节大气压强第九章压强1演示实验⒈将硬塑料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塑料片会掉下来.情境导入2⒉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塑料片盖住玻璃杯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立过来,暂不放手.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塑料片不会掉下来.3为什么没有水时硬塑料片会掉下来,而装满水后硬塑料片和水都掉不下来呢?4⒈空气有重力,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⒉空气具有流动性,也像液体一样向各个方...
第2课时大气环流和气候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1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_____________影响⇨...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干洁空气:氮、氧、氩: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微量气体: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一氧化碳、氙、臭氧、氡♦水汽♦固体杂质: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一)大气的组成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呈现大气受热过程思维导图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考点二热力环流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1)根本来源:①太阳辐射。(2)直接热源:②地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③地面增温。(如图中A)(2)大气受热:④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⑤大气增温。(如图中B)3.大气的两种作用(1)大气的削...
县大气污染防治“点位长制”工作方案为切实改善我县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优化大气监测点位周围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现有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点位长制度,突出大气监测点周围区域污染治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确保完成全县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切实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二、职责分工总点位长:张德顺副县长(...
高考二轮复习2.2大气的运动(2课时)2.2大气的运动(2课时)1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大气的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东亚、南亚季风环流。(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等压线图结合大气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考查,如等压线图与天气系统的识别、等压线图与大气水平运动等;二是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考查。(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高考二轮复习2.2大气的运动(1课时)2.2大气的运动(1课时)1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大气的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东亚、南亚季风环流。(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等压线图结合大气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考查,如等压线图与天气系统的识别、等压线图与大气水平运动等;二是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考查。(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微专题10气候成因与特征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
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1核心突破考向预测综合考向多维探究2一核心突破考向预测3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右图所示: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主干精讲4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5(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
1一、体验大气压强【活动】完成下列实验,思考其中奥秘。①气体受重力②气体还具有流动性【特点】【原因】【思考】B.大气产生的压强还很大A.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有压强为什么通常我们没有感到大气压的作用呢?2【体验方法】使物体一侧的气压减小或消失。怎样才能体验大气压的作用呢?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奥托格里克设计的半球实验一、体验大气压强【解析】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怎样测量呢?【思考】3原理拓展方案结论...
专题整合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1•命题解读2•命题解读•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
第3课时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等压线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天气现象及风向、风力等变化。考查频度高,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1一、气团和锋面读锋面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气团:图中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2)气团分类。①根据温度特征冷气团: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暖气团: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②根据形成位置________...
专题整合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第2课时1考点三考点四课堂巩固复习练案2•1.(2017北京文综)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考点三天气系统及其影响D3•【解析】台风为热带气旋强烈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北半球北侧为东北风或北风,故D项正确。我国黄海海域位于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部分自然地理1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考纲要求>>>大气的受热过程。2Contents11双基落实BIEYANGSHEJI别样设计22考点突破FENLEIJIEDU分类解读33地理图表ZHUANXIANGTINENG专项提能55课时跟踪检测311双基落实BIEYANGSHEJI别样设计4(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感性认知——试一试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B,C。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字母),根本来源是(字母)。3.填写下列...
微专题13水循环与河流特征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1.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水循环的类型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4特点及意义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循...
121.数字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个根本来源:太阳辐射。两种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三种形式:吸收、反射、散射。三个环节: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32.歌诀法记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透大气,削弱作用数量减。绝大部分归地面,吸收辐射大地暖。大气吸收是主要,射向宇宙不过半。空气增温辐射在,逆向辐射能量返。补偿地面热损失,就像棉被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