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题导入写作背景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课题导入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这首诗歌颂的是谁呢?)相关链接李大钊(1889年10月2...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李星华1911年11月,星华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与母亲赵纫兰生活在一起。1918年夏,跟母亲到北京,从此在父亲身边,一边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一边上学。1927年4月,与父母一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抓捕,在狱中关押20多天。出狱第二天,竟是父亲壮烈牺牲之日。自此辍学照顾母亲和弟妹。1931年复学。1933年4月,为父亲公葬奔走。5月,母亲病故后,在艰难中挑起生活重担。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思维目标S1)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对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探究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的理想信念。(育人目标Y1)3.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崇高理想信念,受到熏陶与激励,明白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育人目标Y2)4.感悟课文前...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军阀、恐怖、含糊、尖锐、僻静、沉着、从容、局势、牺牲、沉着、祭奠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受感动的部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三、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一)师友(二人一小...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下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该单元以“理想与信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两个语文要素。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后来,李星华又对父亲的一生做了回忆,...
24/4/424/4/4同学们,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日子得益于曾经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从而解救了苦难的中国人民,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10十六年前的回忆24/4/4《十六年前的回忆》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
10.十六年前的回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壮别天际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李大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心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中选为中心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与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