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其革命变革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革命变革与重大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反映,是19世纪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
第一章伦理思想传统第一节正确看待伦理思想传统一、伦理思想传统的形成二、伦理思想传统的继承三、伦理思想传统的发展一、伦理思想传统的形成同其他古典人文思想传统一样,伦理思想传统的形成源于人类的远古文明和原始文化。早期社会的原始宗教礼仪和禁忌风俗无疑是伦理思想传统形成的文化源头,但还不是伦理思想传统的真正开端。伦理思想传统的真正形成是随着人类对自身道德生活、伦理关系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自觉意...
第五章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一、道德原则及其历史形态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依据和架构第一节道德原则的界定及其依据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道德原则,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反映了这个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要求,是该社会道德体系的总纲和最基本的规范。一、道德原则及其历史形态道德原则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性价值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第四章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解方式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一种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
12第十章道德教育与道德传播3第一节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二、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4一、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和规律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目的,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人们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系统道德影响的道德活动。道德教育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要使道德教育卓有成效,必须正确认识道德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揭示道德教育的特殊规律。5(一...
第十一章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第一节道德理想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道德理想与道德品质一、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完善的社会道德制度、道德关系、道德风尚和完美的人格。它一方面体现为人们对完善的社会道德制度、道德关系和完美的社会道德风尚的预见和期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完美...
第十二章道德建设第一节道德建设概述一、道德建设的主体二、道德建设的目的和任务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指导下,根据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为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提升社会道德水平而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措施的现实的道德活动。一、道德建设的主体通过对道德建设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道德建设既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统治阶级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自人...
第三章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Î÷½ÕÜѧÊ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一)天意神启论这种观点或者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上天的命令,或者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上帝的启示。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天命”、“天道”、“天理”决定一切,道德乃是天意。些西方思想家将道德归因于神的存在,认为道德是神的...
第七章道德的基本范畴第一节善恶一、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二、道德善与道德正当三、趋善避恶一、善恶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善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发生的复杂道德关系的反映,是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最一般依据。善恶指的不是行为、品质本身,而是指它们所具有的道德性质,即善的性质或恶的性质。但是,对于善恶性质...
第六章道德规范第一节道德规范的内涵与作用一、道德规范的内涵二、道德规范的作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主要是以规范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在道德领域,它是人们判断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指引人们在行为之时选择做与不做以及怎样做的基本标准。一、道德规范的内涵道德规范就是人们在道德方面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是人们选择行为的根据,同时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否道德的标...
第九章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第一节道德价值价值与道德价值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一、价值与道德价值“价值”一词早在中国魏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则最早出现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指商品的交换价值,后泛指对一切具有“好”的效能的客体的肯定,意味着一定客体被人类需要,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则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马克...
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第八章第一节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一、何为道德心理二、道德心理的形成三、道德心理的特征第一节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心理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心理结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综合。道德心理既受社会道德状况、文化的影响,也与个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息息相关,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何为道德心理道德作为重要的价值概念,与心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第一,个人...
【美德伦理专栏】关于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万俊人〔摘要〕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
飘FR论CC{M麓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公平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然而这些年来,中外企业的会计造假案却是频繁发生,给民众与资本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比如,2009年财政部对2008年度150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本次检查共查出150户企业资产不实18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10。亿元,利润不实85亿元。如果说由于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完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技术性问题,那么,蓄意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
1/1442/1443/1444/1445/1446/1447/1448/1449/14410/14411/14412/14413/14414/14415/14416/14417/14418/14419/14420/14421/14422/14423/14424/14425/14426/14427/14428/14429/14430/14431/14432/14433/14434/14435/14436/14437/14438/14439/14440/14441/14442/14443/14444/14445/14446/14447/14448/14449/14450/14451/14452/14453/14454/14455/14456/14457/14458/14459/14460/14461/14462/14463/14464/14465/14466/14467/14468/1...
“礼制”与“法治”的法伦理学断想【摘要】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体现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这自然也包括法律文化领域。中华法律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带有“礼”的浓厚色彩,礼也成为中国法的本土资源。中国在近代后逐步迈向法治,在现代更步入了法治快车道。然而法治毕竟有其本土资源,我们在进行现代法治建设时,仍可从传统礼制中获得启示。本文主要以法伦理学为视角,重新解读审视传统德法关系,并阐发其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对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法伦理学批判——兼论现代诚信观念和传统诚信观念的分野作者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梁剑兵副教授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中所体现的考生的诚信观念出发,分析指出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学生对传统诚信观念的困惑和矛盾。进而对中国传统诚信观念和现代诚信观念的区别作出了法伦理学层面上的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诚信观是“单边主义的、义务主义的、目的主义的和自我支配的诚信观”而现代诚...
福利经济学与伦理学1/100伦理学:对人的研究2/100经济学的两个根源•伦理学–在《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Ethics)中,亚里士多德指出,经济学同财富的关系,而政治学是“指挥者的艺术”。–虽然从表面上看经济学的研究仅仅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有直接的关系,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经济学的研究还与人们对财富以外的其他目标的追求有关,包括对更基本的目标的评价和增进。“挣钱是不得以而为之,财富显然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东西,...
会计诚信的伦理学思考孙奇志(安徽省博物馆,安教舍肥230061)摘要: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重塑我国会计诚信的具体对策,以期对逭一问题的解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诚信;会计诚信;制度;有效供给中圈分类号:B82—05文献标识码:A“诚”是个人美德,是人之本性,是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