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系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基础落实考向聚焦素养渗透考点突破基础落实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加试】——(c)知识排查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内容会议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切工作的中心。会议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专题训练一、选择题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答复1~2题。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读图,答复3~4题。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
高考一轮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以下图中白点是在美国同一地点全年不同月份局部日期早上8:30拍摄的太阳曝光照片。甲、乙、丙是在两分与两至日内从日出到上午8:30对太阳连续曝光拍摄而成的光孤。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拍摄镜头朝向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光弧拍摄日日落时直立旗杆影子指向东南方B.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值C.乙光弧拍摄日北京应在北京时间6:...
高考一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训练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以下图〕,完成1—2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②地地形成因与喜马拉雅山成因相同C.③处河流西岸可能采到金砂D.④处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2.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图中相关信息判断A.①处河道河流侵蚀东岸B.①处河道形成与断层有关C.①处河道比③处狭窄,①地位于③地上游...
物质的别离与提纯1.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别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盐析等,别离或提纯以下各组混合物所选用方法最适宜的是A.从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加热蒸干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参加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枯燥C.别离NaNO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D.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参加BaCl2溶液、过滤2.湖北随州安陆等地区盛产银杏,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淤、...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物理变化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参加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原因是HNO3分解生成了NO2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D.雷雨天气可以产生硝酸,不会给作物带来危害【答案】选D2.以下化学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选项是()A.NO2与水反响,NO2作复原剂,水作氧化剂B.某溶液中...
第2讲区域经济联系1-2-目标导向: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合作能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进而理解资源调配对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3-4-知识梳理能力突...
第17讲城市区位因素及空间结构高频点考试要求考情预测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根据材料分析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一线城市及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和规模的影响根据材料比较不同地形对聚落发展和形成的影响分析地形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根据相关图表材料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影响城市功能区...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答复1~2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答案:AB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答案:AC【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区域为...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开展的影响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以下图为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1-2-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015全国Ⅰ卷,1~3题;2014全国Ⅰ卷,1~2题;2014全国Ⅱ卷,6~7题;2010全国卷,9~11题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以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及自然灾害为线索,考查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影响是高...
考查点11动能和动能定理第1课时动能和动能定理(1)考点突破1.关于物体的动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物体的动能总是大于或等于零B.一个物体的动能对不同的参考系是相同的C.一个物体的动能不变,速度一定不变D.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假设动能相同,那么它们的速度相同2.如图为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击穿苹果的照片.测得子弹击穿苹果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00m/s和60m/s,子弹的质量为40g,那么子弹击穿苹果前后动能减小了()...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整理人董营涛........................................................................................1...............................................................................................2...........................................................................................................3...........................................................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的合理规划专题训练1/41/41/41:读以下图,答复(1)~(2)小题。(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答案:〔1〕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
专题1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毛板块二近代的世界和中国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基础落实考向聚焦素养渗透考点突破基础落实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2.武昌起义的爆发——(b)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之后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知识排查考点一辛亥革命3.中华民国的建立—...
同步测试卷地理(七)(生产活动与地球联系)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区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品。区在种植草莓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的方法产该时,使品量异。昌平草莓在周地区享有盛誉产质优边,并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据此完成1~3题。1.昌平区位于北纬40°附近,这一纬度带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下列不属于该纬度带上的优质农产品是()A.优质牛奶B.咖啡C.葡萄酒D.枸杞【解析】北...
第3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即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近现代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上升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
区域地理1第十四单元中国地理2-3-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中国自然地理2014全国Ⅰ卷,1~2题;2013全国Ⅱ卷,6~8题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6.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7.我国...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消耗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以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答复下题。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效劳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效劳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2.“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三)1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3-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资料为背景,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综合度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3第1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