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首页JICHUZHISHI基础知识ZHONGDIANNANDIAN重点难点SUITANGLIANXI随堂练习情境导入课程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历时6年多,遍及世界各地,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夷平了许多村庄,无数的生灵涂炭。当战争终于落下帷幕,爱好和平的人们痛定思痛,希望从这场人类文明的浩劫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二战...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学习目标定位正确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会书写有关反应的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Al3+、和Al相互转化。AlO-2内容索引新知导学——新知探究点点落实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巩固反馈1.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熔沸点、硬度来制造、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2.氧化铝是一种氧化物,既能与酸(如盐酸)反应NaOH溶液)反应。(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化学方...
向“距离”挑战立体交通水:轮船陆:汽车、火车空:飞机电波电报: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电话: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无线电通讯:马可尼网络:“信息高速公路”
3.1.2.1椭圆的简单性质1.掌握椭圆的中心、顶点、长轴、短轴、离心率的概念,理解椭圆的范围和对称性.2.掌握已知椭圆标准方程的a,b,c,e的几何意义,及a,b,c,e之间的关系.3.用代数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在熟练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椭圆𝑥2𝑎2+𝑦2𝑏2=1(𝑎>𝑏>0)的简单性质1.对称性椭圆𝑥2𝑎2+𝑦2𝑏2=1是以𝑥轴、𝑦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1.2.2充要条件主题充要条件的概念1.已知p:整数a是6的倍数,q:整数a是2和3的倍数.请判断:p是q的充分条件吗?p是q的必要条件吗?提示:p⇒q,故p是q的充分条件,又q⇒p,故p是q的必要条件.2.通过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关系是否对任意一个“若p,则q”的命题只要具备上述命题的条件都成立?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来吗?提示:可以发现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且这种关系对“若p,则q”的命题只要具备p⇒q,q⇒p都成立,即p⇔q.结论:充...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Al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及本质,能正确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学会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内容索引新知导学——新知探究点点落实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巩固反馈新知导学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与盐酸反应铝与氢氧化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铝片,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在试管口有______逐渐溶解爆鸣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英语上册(JJ)123456789101112131415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1.能记住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了解其应用。2.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3.能说出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一、铁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化学式FeOFe2O3Fe3O4铁元素化合价/价+2+3+2、+3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与稀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盐)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与CO的...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课标阐释激趣诱思1.结合简单实例,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结合具体案例,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国疆土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南方盛产香蕉、荔枝、椰子、芒果等,北方盛产苹果、梨、桃子等。我国古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本章整合第二章参数方程知识网络答案:①直线的参数方程②椭圆的参数方程③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④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⑤平摆线⑥渐开线的参数方程专题归纳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一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通过消去参数将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有利于识别曲线的类型.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两种方程中x,y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由于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多数都用角表示,消参的过程就要用到三角函数的有关变...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b(2)浓度、温度变化对氯化钴溶液平衡体系的影响b(3)不同条件下(酸、碱性)乙酸乙酯水解的速率和程度b一、化学平衡状态对于可逆反应,当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平衡状态是在该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两者的速率相等,所以化学平...
单元写作指导1写作指导常用句式针对训练素材积累模板填空如何写投诉信投诉信与普通书信的格式基本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写投诉信的目的是为了求得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为了泄愤,因此写信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诚恳、直截了当。一般说来,一封投诉信应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方面:1.投诉内容。一般放在信的开头。2.投诉原因。一般讲述对商品质量或售后服务不满意的地方。3.希望得到的结果。4.表示感谢。2写作指导常用句式针对训练素材积累...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目标导航]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1.背景(1)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送上断头台。(2)克伦威尔实行独裁。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3)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恢复了天主教活动,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经过1688年11月,...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XINZHIDAOXUE新知导学SUITANGJIANCE随堂检测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学习目标思维脉络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并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SUITANGJIANCE随堂检测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自主阅读自主检测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定义在一定温...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ANGTANGJIANCE当堂检测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了解有序和无序,知道有序和无序是相对的2.了解宏观态与微观态,知道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的数目与无序程度的关系3.知道熵的概念,知道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4.了解熵增加原理,知道它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能用熵增加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能利用...
专题一直线运动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单项选择题Ⅰ1.(2016年6月广东学考)跳水运动员在10m高台做适应性训练,假设他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跳入水中,则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大约是()(导学号57230009)2A.0.4sB.0.8sC.1.4sD.5.0s答案:C32.(2016年6月广东学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下落的高度是(g取10m/s2)()A.5mB.10mC.15mD.20m答案:A4►单项选择题Ⅱ3.(2011年6月广东学考)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目标导航]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1)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形势趋于缓和。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2)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与发展是当代世...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请思考:(1)北大“三只兔子”发起了哪一运动来搅动中国的?该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该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左图三个人物是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由于他们的属相都是兔子,被并称为搅动中国的“三只兔子”。当时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从此北大的“三只兔子”不胫而走,传颂一时。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预习课本P65~68,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函数的应用(Ⅰ)(1)一、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分别是什么?(2)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新知初探]三类常见函数模型名称解析式条件一次函数模型y=kx+bk≠0反比例函数模型y=kx+bk≠0二次函数模型一般式:y=ax2+bx+c顶点式:y=ax+b2a2+4ac-b24aa≠0[小试身手]1.某自行车存车处在某一天总共存放车辆4000辆次,存车费为:电动自行车0.3元/辆,普通自行车0.2元/辆.若...
3.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求古典概型的概率.3.了解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1.古典概型的定义(1)有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即只有有限个不同的基本事件.(2)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我们称这样的试验为古典概型.名师点拨一次试验中的“可能结果”实际是针对特定的观察角度而言的.例如,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计算甲站在中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