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I.“左”倾与反“左”倾II.纠正错误曲折前进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反对动乱的抗争一、“文化大革命”发动的背景与导火线以阶级斗争为纲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在对形势估计上产生矛盾——修正主义——反修防修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阶级斗争+个人崇拜+野心家导火索:《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彭真:《二月提纲》江青:“文艺黑线...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历史性转变I.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II.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军事:歼灭国民党主力,解放中国大部分地区政治:建立人民政府、巩固工农联盟、壮大统一战线经济: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国家涌现、苏联支持二、中...
第五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982——1989I.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II.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III.确定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部署一、中共十二大与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20世纪末建...
第四章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1978I.拨乱反正II.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节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转折一、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与邓小平重返领导岗位粉碎“四人帮”问题依然存在“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局势”清查四人帮,调整领导班子要求:邓小平复出天安门事件平反华国锋“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邓小平“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
第七章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2002——2012I.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II.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第一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2002年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
1989——2002第六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I.两极格局解体;国内新情况新问题II.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第一节在经受严峻考验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平息国内政治风波与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胡耀邦赵紫阳邓小平李鹏平息动乱总结经验调整领导成员江泽民:中央军委主席杨尚昆:第一副主席刘华清:副主席二、应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与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西方压力——谴责制裁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
第二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I.八大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和任务II.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第一节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一、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发表《论十大关系》Q: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A:《论十大关系》《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赫鲁晓夫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1956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前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全书目录导论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章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五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六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七章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后记导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
导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历史发展研究对象:历史进程学科性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建立,由弱到强,不断巩固和发展,以及如何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映的是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规律二、中华人民共和...
1.国学经典【典型试题】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Mike来信向你询问汉语成语“揠苗助长”的含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汉语提示用英语给Mike写一封回信,向其解释该成语的由来和意义。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注意:1.词数8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看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讲话心得体会汇编(5篇)目录1.致敬铸就“非凡”的劳动者2.唱响“劳动号子”干出“最美样子”3.百年工会铸辉煌凝聚亿万劳动者磅礴力量4.弘扬劳模精神以奋斗铸就新辉煌5.一步一个脚印接好“劳动最光荣”的接力棒致敬铸就“非凡”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城市和乡村已跃动着劳...
学习遵循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振奋人心。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亲切关怀,激励亿万人民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回望波澜壮阔的...
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会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我国工人阶级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建立不朽功勋,谱写了我国工人运动的壮丽篇章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国工会在党...
学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青年干部要崇尚劳动、礼赞劳动、热爱劳动,一步一个脚印接好“劳动...
在中华慈善总会暨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第二党建工作站“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严守八项规定激扬正气清风(2025年4月3日)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在全系统启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不仅是落实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忠诚、...
汇报人:时间:2025.04回顾百年工运史汲取奋进力量前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之年,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一百年风雨征程,一百年波澜壮阔,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前言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一起回望百年工运的波澜壮阔,分享历史长河背后的故事。中国工运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可...
工作总结述职汇报2025党建工作模板汇报:某某某时间:2025年3月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宣讲人:时间:2025.04回顾百年工运史汲取奋进力量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之年,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一百年风雨征程,一百年波澜壮阔,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
运用整体思维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强调,“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做好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工作,须从全局出发,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互促、“内宣外宣”协同并进、“多元一体”全面联动,运用整体思维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坚持虚实一体,“线上线下”融合互促推进中华传统美德体制机制改革,既需要“线上”持续发力,运...
理论文章:推动国企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指出“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大地、中国社会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建设诸多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国有...
推动国企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指出“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大地、中国社会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建设诸多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国有企业必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