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技能解密能力提升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答题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固、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三类岩石的特点地壳物质循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以地质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构造图为载体,通过地壳物质运动及其相互转化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利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掌握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形成原因,从而准确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及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内力作用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褶皱、断层的...
一、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1、用0、0、2、8组数。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有〔〕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有〔〕解析:读数的时候,末尾的0是不读的,中间不管几个0,只读一个“零〞。所以用0、0、2、8组成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四位数有2800和8200;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是把0放在中间,有2019、8002、8020和2080。解答: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有2800和8200;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有2019、8002、8020和2080。2、用3、1、8...
单元提升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技能解密能力提升交通线路布局图的判读分析交通线路布局应该在首先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因素的基础上,应把握以下技巧:1.是什么?在哪里?准确判断图示交通线路表示何种交通事物或要说明哪种交通现象。要仔细观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2.特征是?何系?细心观察交通线路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地理环境各要...
第2讲城市化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2.动力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城镇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
单元提升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技能解密能力提升“3S”技术选取的方法1.突破“3S”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
第2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亚洲。(2)作物:以为主(3)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低平的平原,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充足的水源。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饮食习惯(喜食大米)。(4)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季风区水稻商品率2.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结合我国每年一度的人口普查信息,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人口老年化、人口性别比等问题。以某地区某时期的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切入,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识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代表性国家,理解造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熟悉常...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识记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特点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近三年高考,以统计图、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其特点。通过比较掌握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交通运输的区位1.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分布...
单元提升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技能解密能力提升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以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判读金字塔图,可以遵循下面三个步骤:第一步:读懂坐标,明确单位。读懂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分别所占的比重。要注意横坐标有时表示的是比重(...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2)目的:追求更高,扩大销售市场。(3)产业转移的原因利润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
第3讲世界分区(二)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日本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北海道、b、c四国、d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3.气候:图中a岛和b岛属于气候,c岛和d岛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京滨工业区、f名古屋工业区、g阪神工业区、h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
第2讲世界分区(一)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亚洲1.范围a阿拉伯海,b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阿拉伯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故季风气候特别显著。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
第四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学会区域(包括区域内和不同区域间)的比较方法,一般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矿产等)和人文(工业、农业、人口和城市、交通等)两大方面进行比较;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出彩梳理考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人口的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图中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②④⑤①③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时期特点主要流向原因意义人类社会早期经常迁移、流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自然条件古代农业社会经常性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有利于农业的发展19世纪以前...
第五部分选修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2.旅游资源的多样性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4.我国的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分布及其重要价值从内容上看,结合我国一些著名景点或新开发的旅游区材料,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规划、发展旅游的意义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从形式上看,以区域分布图、等高线...
单元提升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技能解密能力提升河流及其流向的判读方法一、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在等高线图中的判读方法1.等高线图中河流位置及流向的判断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河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没有等高线数值时,可根据河流一般在山谷中,而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规律来判断地势高低,再确定河流流向。将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用虚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在虚线的两侧作等高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因为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全球气候变暖或大气污染事件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压面判读、风向判断等①强化对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如大气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等;②绘制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热力环流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③理解影响风向、风力大小的因素,学会判读等压面(线)图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借助新材料(如模式图、文字资料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新情境,考查城市效用分区、城市级别、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影响地价高低的因素、某个城市效用区区位因素及其合理性等知识。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效用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运用实例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
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纲出彩解读考纲核心知识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土地利用结构折线图为载体,考查资源类型、结构及其变化原因。区域农业农业是否合理,对农业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某些地区受当地生产和生活传统习惯的影响,农业布局不一定合理。某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