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而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找论点的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
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1.结合上下文...
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
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
一、解题意识①审题意识:琢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对象、答题区间、答题方向,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向题目要答案,确保准确答题。题干的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②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切忌凭空想象。③得分意识:简答题的分数,与难易度、...
一、作用题(一)标题的作用1.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2.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
小说六大考点表格版(一)技巧概念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表现手法比喻、排比、夸张、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2、描...
01《儒林外史》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作品简介全书共五十六回,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
01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
初中语文抢分技巧: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建议收藏!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
1.abnormal反常的,异常的;变态的2.absorb吸收3.academic学校的,学院的;学术性的4.accessible容易取得的,容易达到的5.accommodation住处(尤指短期使用的)6.account账户;描述,报道;解释;说明7.accurate精确的,准确的8.acknowledge承认,供认9.acquire获得,得到,养成10.adaptable可适应的,可改编的11.additional增加的,额外的,另外的12.adjust(改变以)适应;调整;校正13.admiration钦佩;赞赏14.agency经销处,代理行;部,处15.aggressi...
1.类属法即通过类属来推测词义。如:Bananas,oranges,pineapples,coconutsandsomeotherkindsoffruitgrowinwarmareas.说明:从句意我们知道pineapples和coconuts与bananas,oranges是同类事物,同属水果(准确地说是菠萝和椰子)。2.推理法即根据文章的前后语境推出生词的词义。如:Thatmuseumissoimmensethatitwillbeimpossibletoseealltheexhibitsinoneday.说明:既然一天之内看不完所有的展品,那么immense的意思应该是很大...
01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⑧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二)安排方式:倒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
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
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运用它们整体把握文章【重、难点】1、筛选信息2、分析思路【方法指导】散文阅读的步骤、方法及要求一、理解文章准确把握、理解文章是做好后面题目的前提。要整体阅读,高屋建瓴,站在文章之上,而不是躺在文章之中。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为节省时间,急于做题,反而欲速则不达。1、整体感知:快速通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
第一组1abnormal____________2absorb____________3academic____________4accessible____________5accommodation____________6account____________7accurate____________8acknowledge____________9acquire____________10adaptable____________11additional____________12adjust____________13admiration____________14agency____________15aggressive____________16allowance____________17alter____________18alternative______...
一、生僻词prohibit/prəˈhɪbɪt/vt.禁止agenda/əˈdʒendə/n.议事日程;议程表deposit/dɪˈpɒzɪt/n.存款;押金;订金procedure/prəˈsiːdʒə/n.程序;手续;步骤sympathy/ˈsɪmpəθɪ/n.同情multiply/ˈmʌltɪplaɪ/vt.vi.乘;增加insert/ɪnˈsɜːt/vt.vi.插入shrink/ʃrɪŋk/vi.缩小;收缩leak/liːk/vi.漏;渗入withdraw/wɪðˈdrɔ/vt.撤离ambiguous/æmˈbɪɡjʊəs/adj.模棱两可的;含糊不清的artifici...
下载来源:小学语文资源群:775052016,教材课本共享群:313854161,衔接教案教师年级一年级期次课程阅读讲次第十八讲名称《有趣的汉字》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的朗读故事。2、通过阅读故事,理解重点字、词、句。3、学习问句的造句。4、通过读故事,了解汉字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故事,理解重点字、词、句。2、学习问句的造句。3、通过读故事,了解汉字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