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陵兵马俑12千古一帝秦始皇342.观看兵马俑群感受兵马俑的宏大气势3.细部分析体验兵马俑的写实技巧1.结合历史认识兵马俑的人文内涵走近秦陵兵马俑——5秦始皇陵是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目前在陵园内已发现各类陪葬坑和陪葬墓600余处,主要有:兵马俑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动物坑、文官俑坑、青铜水禽坑、打石场遗址、防护堤遗址、公子公主墓、修陵人墓等,出土了包括了兵马俑在内的各...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富含钙,菠菜和豆腐同吃,草酸与钙容易结合成沉淀草酸钙(CaC2O4),容易在人体内形成肾结石。医生建议结石患者多喝水,促进结石溶解,我们正常人平时也要多喝水,这样可以预防结石。这些常识背后的科学道理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2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与AgNO3混合,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问题探究:已知Ag+与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那么反应后的悬...
第18课音乐与美术1第18课音乐与美术△课标要求: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2第18课音乐与美术一、19世纪以来的音乐流派1、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小组合作学习一】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小字部分和文章阅读框内《音乐领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看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各有什...
(德)古斯塔夫施瓦布1记得课文中唯一的那幅插图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概括图意3默读课文《普罗米修斯》围绕这幅画再读课文,概括故事各主要情节。三读课文,谈谈对普罗米修斯印象最深刻的一点。45他折了一根又粗又长的茴香秆,在太阳车驶过天空时,他将茴香秆伸到太阳车的火焰里点燃,然后带着闪烁的火种回到地上。很快,第一堆木柴燃烧起来,烈火雄雄,火焰冲天。宙斯看到人间升起了火焰,而且火光照射得那么远,心里感到...
栏目导引4.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栏目导引1.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2.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值的方法.3.掌握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步骤.栏目导引1.求函数在[a,b]上的最值.(重点)2.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区别与联系.(易混点)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图象等综合考查.(难点)栏目导引1.函数极值的判定解方程f′(x)=0,当f′(x0)=0时,(1)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f(x0)是极大值;(2)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f(x0)是极小值.2....
1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和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被称为“希腊第一勇士”。2Birth他是色萨利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宙斯和波塞冬争夺忒提斯,直到预言家普罗米修斯警告宙斯,忒提斯将会有一个儿子,其实力将远胜其父。因为这个原因,两位神放弃了他们的追求,将忒提斯嫁给了佩琉斯。3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母亲是不死的神,所以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死。忒提斯每次生育之后,无一例外都将孩子放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1问题1请确定函数f(x)=x2-2x-1的单调区间.问题情境:问题2判断函数单调性常用方法有哪些呢?①图像法②定义法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1)2问题3请确定函数f(x)=ex-x、f(x)=2x3-6x2+7的单调区间?在判断上述函数单调区间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用定义讨论单调性理论虽然可行,但有时计算十分麻烦甚至无法计算,用图象法有时又无法画出所给函数图象。3问题4导数刻画了函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1高山流水冰雪融化2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不借助(光、电能等)外部力量即能进行,或具有发生的可能性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自发反应是从属于自发过程的,是属于自发过程的一部分。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3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4观察下列几个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找出它们的共处(1)钠与水反应:2Na(s)+2H2O(l)=2NaOH(aq)+H2(g)△H=-368kJ/mol(...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1复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2.掌握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方法.2思维导图导函数为正,原函数为增函数导函数为负,原函数为减函数导函数为0,原函数为常函数3基础问题交流1.如图是f(x)的导函数f(x)的图象,则f(x)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单调增区间________________.2.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32()15336fxxxx()cos(0,)()22.xfxxxfx3.函数,...
下面的形近字你知道怎么读吗?戍戌戊戎戉戒戊戌变法shùxūwùróngyuèjiè1梁启超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4、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
第4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中有一个“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前来探路,由于天气炎热,人马均争先恐后误喝了哑泉水。果然回营后大难临头,军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诸葛亮也毫无办法。此时,碰巧遇见一位老叟,指点迷津军士们及时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等万事万物作出解释,对现实进行暴露与批评,对未来提出救世主张。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复习目标•1.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2.植物叶片的结构;•3.植物蒸腾作用及其意义;•4.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资料:有人计算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中只有大约2.2千克是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的,其余那么多的水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些水对植物体本身以及自然界又有什么意义呢?幼根上有白色的“毛”—根毛,大量...
1新课指南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旨。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2课前预习1.易读错写错的字诬蔑()屠杀()恐怖()挑拨离间()召开()卑鄙()wūmiètúkǒngb...
青铜艺术1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人物画像其他纹饰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2兽面纹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古人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的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后来不少著作中称它为兽面纹。3司母戊大方鼎4兽面纹的特点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
曲线与方程2.6.11问题情境抛物线有一条重要的光学性质: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抛物线上的一点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利用这个性质,也可以使一束平行于抛物线的轴的光线,经过抛物线的面的反射集中于它的焦点,人们应用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种加热水和食物的太阳灶(如图),上面装有可旋转的抛物面形的反光镜,镜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盛水和食物的容器放在抛物线的焦点处,已知镜口圆的直径为12m,镜深2m,请建...
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互为逆否互逆命题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互否命题复习:四种命题2•(1)若,则;•(2)若,则;•(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x121x22xyyx真真假假3(1)若,则;x112x(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真真x≥1x2≥1两三角形全等两三角形面积相等若p...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解题“茅屋”,即杜甫于肃宗上元年(760),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歌,古诗体裁之一,通称“歌行体”。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3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
课题导入课题导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1.掌握曲线与方程的关系2.能够使用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学习目标1.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也叫直译法,即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定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量.独立自学(3)代入法:也叫相关点法,其特点是,动点M(x,y)的坐标取决于...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物质的密度11,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的关系。2,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对吗?铁木块3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体积的大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4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怎样研究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