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产业结构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2.理解并分析产业转移的形成。3.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1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研究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时,可利用产业结构作为切入点分析产业转移的产生和转移规律,结合《主题1》和教材图1-3-6先了解产业结构的构成和发展的规律,理解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1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2(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
单元整合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网络构建2知识点回顾1.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2.分析长江上游的开发与整治。3.分析长江中游的开发与整治。4.分析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5.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7.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的区位条件。8.描述珠江三角洲两次产业转移的时间、类型及影响。9.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3
第一章整合与评价1.了解区域的含义、特性,以及划分区域的依据。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微专题一区域及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整合梳理]1.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232.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4[典例巩固]根据...
11新情境激趣引航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速送达。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植到华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呢?影响荔枝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22新知识预习...
第二章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课时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治理过程1学习目标1.结合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干流剖面示意图等,描述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2一、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二、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内容索引课堂训练3一、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41.河流: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的支流,流域面积较广。2.气候:气候,降水丰富。3.地形:地形,河床比...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整合1网络构建2知识点回顾1.区域有何特征?2.应如何分析区域差异?3.描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征。4.三大自然区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5.简述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6.简述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域差异?简述位置、地形差异的影响。38.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是什么?9.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10.航海技术发展...
课时2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借鉴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开发的一般方法、过程,理解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整治与开发可供借鉴的经验。2一、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内容索引课堂训练专项提能8流域开发示意图的判读3一、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自主预习洪水灾害航运网电力Z工业5思考田纳西河流域是如何利用...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考纲考情考向知识网络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我国主要经济区为载体,考查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基础梳理1.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b.工业内部结构变...
微专题29资源跨区域调配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42.我国的资源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情况入手,分析如下:5(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课时跟踪检测研细高考——这是解题之“样板”No.2No.1No.1研透案例——这是区域之“典范”1NO.1研透案例——这是区域之“典范”2教材内案例>>>抓牢靠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2.不同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影响因素分布典例采集和狩猎阶段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_______资源丰富地区农业社会阶段____、水源、气候、土壤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了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2.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经验”。学习要求:①结合以上探究线索,采用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主题1》和《主题2》的问题;②运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二讲第考纲要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Contents22考点突破FENLEIJIEDU分类解读33课时跟踪检测思维流程YIXIANGUANTONG一线贯通211思维流程YIXIANGUANTONG一线贯通3[区域发展条件有哪些]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政策。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对外开放(2)全国最大的之一。侨乡4[区...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2材料一:辣椒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中性土壤,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其幼苗喜肥沃土壤。黑钙土土壤结构好,肥力强,属中性土壤。材料二:洮南市位于大兴安岭东麓,西南邻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平均海拔250-350米。吉林省白城地区洮南市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图,如图1(-2-3-4)所示。材料三:洮南处于半干旱地区,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夏季十年九旱;这里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课后限时集训栏目导航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87页)[识记—基础梳理]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结果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______产业比重上升工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七)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11.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我国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2(2)水土流失的原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气候:夏季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质:土质疏松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工程...
第三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呈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2考点一西气东输考点二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考点一西气东输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西气东输的线路(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④轮南油气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⑤上海。(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线由新疆⑥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⑦广...
高考二轮复习4.4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4.4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考情分析考纲考点扫描考查频度命题趋势全国卷地方卷1.资源跨区域调配——5年6考1.趋势分析:以现实背景为信息源,考查资源调配的必要性、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2.热点预测:2018年高考将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值约为6分2.产业转移2016课标Ⅰ,1~3产业转移的原因2016课标Ⅱ,3~5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策2014大纲全国卷,1~3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措施5年7...
第2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一般方法。3.了解我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1本课时主要研究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对本课时的学习要从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为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东北地区农业...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1课时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衰落1.了解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12.以鲁尔区为例,理解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进一步理解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2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衰落的关系”。学习要求:①预习时,回顾初中地理所学的德国鲁尔区有关知识,包括鲁尔区的位置、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