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手指》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
21杨氏之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难度不大,结合课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以及体会语言的幽默性。(二)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20*金字塔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教学目标。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
19牧场之国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牧场之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荷兰的风光。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描绘了荷兰的牧场上绮丽而壮观的景色。本课在描写景物时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不同时间荷兰牧场的风光。(二)教学目标。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运河、仪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3.体会作者拟人手法...
18威尼斯的小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课文用动景结合的笔法,从小艇物入手,描绘了威尼斯一天的景色,展现了威尼斯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本课动静结合描绘景物的手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从多角度描绘景物,展现景物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纵横、船艄”等词语。2.正确、流...
17跳水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发生的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而走上横木陷入了险境,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告诉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地采取相应的行动。(二)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
16田忌赛马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田忌赛马》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改编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课文讲述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门客孙膑的帮助下,一反常规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赢了齐威王,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观察,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长处就能取得胜利。(二)教学目标。1.认识“策、荐”这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4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胸有成竹”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
15自相矛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个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二)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
14刷子李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课文语言凝练,故事性很强。本文通过写“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使小徒弟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对师傅刷墙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故事,赞扬了“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说明真本事要靠勤学苦练的道理。(二)教学目标。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等词语。2....
13人物描写一组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由三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两茎灯草》。《摔跤》节选自著名小说《小兵张嘎》,描绘了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地展现了他们两人的性格。《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本文选取的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
12*《清贫》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著的文章,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概述清贫,讲述趣事,赞美清贫,其中,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国方的嘲讽和对革命者的坚定称赞。文中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形象表现出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方兵士。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体会通过描写人物...
11《军神》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一)教材分析《军神》的作者是毕必成,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扬的感情。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文字凝练,塑造人物形象十分出色。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不难,因此在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在极度痛苦时依旧选择尊重朝鲜人民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的事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这篇课文中有细致起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不难,但是要深度理解毛主席超人的胸怀,还需要对课文有更多的了解。这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文中对人...
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军行》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所处的环境,后两句写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前两句以恢弘的手笔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通过写被侵占地区人民的苦盼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诗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
8*红楼春趣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本课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课在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相关资料。(二)教学目标。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读记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3.了解文...
7*猴王出世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这个片段讲述了美猴王从石头中诞生以及寻得水帘洞成为猴王的故事。《西游记》有不少影视作品,学生也对其中的内容比较熟悉,教学起来难度不大。本课选取了《西游记》的原文片段,有些生僻字,教学时要注意讲解。(二)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理解并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
6景阳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景阳冈》选自《水浒传》原文,片段主要讲述了经典故事情节“武松打虎”。课文篇幅很长,详细的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生动的展现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汉本色。从本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原文,这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语言魅力。(二)教学目标。1.会读“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2.了解...
5草船借箭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生将开始接触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这个片段故事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学习本课,能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课文语言是现代文,对于学生初步接触四大古典名著来说,难度适宜,适合学生阅读。(二)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
4*梅花魂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教学目标。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探...
3月是故乡明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3.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