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地球的结构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目标导向:能够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3-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4-1.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如下表所示。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波横波较慢固体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P波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5-2.三个圈层圈...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2-2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3-4-高考考纲要求五年真题统计高考频次坐标1.国际社会的成员①主权国家2015江苏16②国际组织2015北京31/2012广东29③联合国2014课标全国Ⅰ18/2014北京31/2013江苏17/2012天津134-5-高考考纲要求五年真题统计高考频次坐标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④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2015安徽6/2014山东29/2014广东28/2014四川6/2012浙江32/2012全国35/2011浙江32⑤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2014山...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枝一叶总关情1-2-命题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散文)考查统计高考试卷2013年2012年2010年选文《牛铃叮当》《母亲的中药铺》《静流》考点1.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2.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3.赏析文中精彩语言表现力4.探讨文学作品意蕴5.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2.分析作品内涵和作者创作意图3.赏析文中精彩语言表现力4.探讨文学作品意蕴5.体会重要语句...
第2节情到真处方动人——真情实感1-2-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就是指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不做作,不胡编乱造,善于创设情景,抒发真情。“情”的内涵很宽泛,亲情、友情、爱情它们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呢?(一)巧择材料,尽显真情生活中从来就不缺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罢了。因此要想使记叙文充满真情实感,就要在选材上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大体可从三方面入...
第3节排山倒海气如虹——论证有力1-2-论证充分有力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要求。在平时作文和高考中,有些同学不懂得如何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论点加论据”的论证模式,致使论证简单化、平面化,说理苍白无力。要使论证充分有力、实现立体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分论点,逐一证论证时,中心论点还可以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分论点论证清楚了,中心论点自然论证充分了。根据中心论点的情况,可以按照四种方式——并列式、递进式、辨析式、对比...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2-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目标导向:结合相关资料,能够分析说明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2-3-能力突破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近现代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上升...
第三讲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1-2-考点一考点二典题举例方法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一判断评述型(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2-3...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物质性: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物质(天体)组成的。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图解要点典题试做题组训练5-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图解要点典题试做题组训练6-7-知...
第2讲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两者关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2.具体表现(1)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呈带状。(2)地铁、高架路等现代化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即交...
第2讲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目标导向:(1)结合区域图以及文字材料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中国周边区域的地理特征。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亚洲的地理事象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位置与范围1.位置ቐ纬度...
专题十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尽人间无限事1-2-命题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小说)考查统计高考试卷2014年2011年选文特点中国小说外国小说涉及考点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2-3-命题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三)1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3-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2013全国Ⅰ卷,37题;2011全国卷,36题(2)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1.结合流域开发前后植被、居民点、耕地变化示意图以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2.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景观图,考查工程建设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3-4-五年考情...
专题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字正腔圆读字音1-2-命题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浙江高考语音考查有如下特点时间题干要求涉及考点2010年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形声字、多音字、习惯性易误读字2011年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形声字、多音字、习惯性易误读字、轻声音节2012~2014年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形声字、多音字、习惯性易误读字、音近字、同音字、形近字2-3-命题分析真题试做近年来字音考查以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形...
第2讲区域经济联系1-2-目标导向: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合作能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进而理解资源调配对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3-4-知识梳理能力突...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1-2-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015全国Ⅰ卷,1~3题;2014全国Ⅰ卷,1~2题;2014全国Ⅱ卷,6~7题;2010全国卷,9~11题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以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及自然灾害为线索,考查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影响是高...
第3讲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即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近现代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上升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
区域地理1第十四单元中国地理2-3-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中国自然地理2014全国Ⅰ卷,1~2题;2013全国Ⅱ卷,6~8题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6.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7.我国...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三)1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3-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数据资料为背景,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综合度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3第1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动漫交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院(系)工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3年5月30日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摘要.............................................................................................................................................1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