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穆...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2)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设计思想】“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提出,使课堂的设计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全课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思想方法来进行设计。所以在设计《王安石变法》这课时我主要以方法训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节日习俗(精练)节日习俗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05.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拓展](1)古时候,...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题概述】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学习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006年,展现晋商历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该剧以清代晋商乔致庸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为“货通天下”而艰苦创业的故事,阐释了他以商富民、以商兴国的传奇人生,表现了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的人文精神,深刻揭示了“诚信”“正则通,通则大”等晋商文化内涵。电视剧《乔家大院》剧照想一想:明清时期的晋商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与当时的商品经济...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问题导学一、秦建长城的评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秦始皇修筑长城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⑵、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⑷、学生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中外关联专题4中国古代法学思想与罗马法学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08年8月22日,我国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税务负担。追溯历史,清政府为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对私营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规定“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而清政府则将税银铸为银锭,以充国库开支。乾隆年...
专题十二精准突破古诗选择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宋]叶梦得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罥:缠绕。鉴赏本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
四川省高中历史专题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学案人民版必修1预习培训】用20分钟时间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阅读一遍教材内容;然后用15分钟时间依托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二铜表法》、自然法、罗马公民法、罗马万民法,掌握罗马...
第七课忽必烈改制【复习回顾】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2.要求学生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②掌握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特点、③掌握秦朝推行的郡县制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关于秦的统一,要掌握它的历史背景,灭六国的顺序,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作用。②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要从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官制、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地方制度三个方面来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
练案10古代诗歌鉴赏(二)本练案共4页,共20题,共110分,训练时间11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司马光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夜半...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过程与...
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别吴仲俊[宋]吴锡畴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季节所特有的景象;后两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了解罗马法的演变过程,归纳总结罗马法发展过程的特点...
专题3默写名句名篇本训练共20题,共100分,训练时间100分钟。一、规范题(2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中“__适莽苍者__,__三餐而反__,__腹犹果然__”三句写出了近郊旅行的准备情况,与“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形成对比。(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__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__”两句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了虽前途不畅仍不忘报国的情怀。[解析]本题5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