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一)初唐时期——初唐四杰王勃:字子安,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著有《王子安集》。杨炯:名作有《从军行》。卢照邻:代表作为《长安古意》。骆宾王: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著有《临海集》。(二)盛唐时期(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人称“诗佛”。苏轼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
汉代篇一、散文(一)政论散文(1)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洛阳人。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新书》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宗首》、《藩强》、《权重》等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
一、小说(1)《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2)《镜花缘》李汝珍:字松石。它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3)《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世氏。《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4)《儒林外史》吴敬梓著,...
一、散文(一)历史散文(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
一、小说(1)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2)《封...
一、诗歌(1)三曹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
一、曲词(一)婉约派北宋(1)晏殊:字同叔,有“宰相词人”之称,吸收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著有《珠玉词》。(2)晏几道:字叔原,晏殊的幼子,和晏殊合称“二晏”。(3)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著有《乐章集》,代表作《雨霖铃》。(4)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元代篇一、戏曲(一)戏曲简介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但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1)杂剧: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体制: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音乐: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2)南戏:宋元时代流行在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称为南曲戏...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
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武帝开始,经过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以儒学为主,...
1.(2023全国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2.(2023湖南卷)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以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阶段特征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
1、古代官吏称呼【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先敬爱他人。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在生活中,我们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必定会乱了套。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海绵”智慧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营建过许多重要城市。历代王朝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城市的给排水问题。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对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朴素的“海绵”智慧。这些智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中国古代营建过许多城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就是其中的代表。城市是人口聚居的...
表授予官职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3、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4、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6、除:任命...
古代重要作家作品春秋时期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四言”为主,部分讲究“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选自《诗经》。2.《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