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一.听力应试技巧与策略听前:略读题目,切入话题,划出重点,预测内容(确定人物身份)听中:捕捉信息,速记要点,有的放矢,去伪存真(短文独白,首末为主旨句,注意5W,1H)【when,where,what/which,who,why,how】听后:连贯记忆,前后联系,综合考虑,一锤定音。二.快速记录能力心记:这种能力对于解决听力第1节的问题非常适用。笔记:1)运用速记符号例如:↑up↓down←left→right=equal2)发明并运用字母的缩写形...
听力高中英语听力测试部分在整套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大家从头到尾按顺序往下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没有“回头看”的余地。今天,小简老师就结合近几年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介绍一些应试技巧和解题的基本方法。一.听力应试技巧与策略听前:略读题目,切入话题,划出重点,预测内容(确定人物身份)听中:捕捉信息,速记要点,有的放矢,去伪存真(短文独白,首末为主旨句,注意5W,1H)【when,where,what/which,who...
1.abideby(=befaithfulto;obey)忠于;遵守2.beabsentfrom缺席,不在3.absenceormind(=beingabsent-minded)心不在焉4.absorb(=takeuptheattentionof)吸引的注意力(被动语态)beabsorbedin全神贯注于近义词beengrossedin;belostin;beraptin;beconcentratedon;befocusedon;becenteredon5.(be)abundantin(berichin;bewellsuppliedwith)富于,富有6.access(to)(不可数名词)能接近,进入,了解7.byaccident(=b...
第28讲题型技法——2招智取物理实验题近几年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多以一大带一小的形式,其中第一小题为常规实验题,侧重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读数或常规型实验。第二小题侧重对学生实验迁移能力的考查,常以设计性实验来体现,主要为电学实验,也有力学实验。只要扎扎实实掌握课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灵活迁移到解决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中,就能稳得实验题高分。1第一招细心审题——做到一“明”、二...
高考热点题型专题突破(九)1考情分析解题策略跟踪训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近几年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考查,通常是与STSE结合考查有机物的特性及检验,同时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还会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载体,考查有机物制备、检验、分离和提纯等基本操作。2考情分析解题策略跟踪训练1.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1)烃类的密度都小于水,都难溶于水(它们浮在水面上),但可溶于有机溶剂。(2)烃的衍生物中:①四氯化碳(CCl4)、溴苯(C6...
1[典题分析](2015北京卷)“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2材料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
1[典题分析](2015山东卷)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解析】本...
1[典题分析](2015北京卷)“5W”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常用的思考模式。这一模式启示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时()①应明确自身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②外部因素的支持或干扰具有根本影响③愿望、动机和现实结果之间是一致的④要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的就业观,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表表明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需要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④符合题意;...
高考题型四“意义、影响类”主观题专题讲座1[题型概述]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有何经济、政治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等设问。这是每年高考必考题型,设问一般比较具体,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也有笼统设问的,但也要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来回答。2[典型例题](2011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
高考热点题型专题突破(十)1考情分析解题策略跟踪训练化学综合性实验解题指导1.解题思路、方法(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中所给实验目的)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3)看准图,分析各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
政治大二轮复习1题型强化练考前提分手册2题型1题型2题型3题型4题型5题型6题型7题型8题型9题型103•题型分析:经济生活函数曲线类题具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成为高考选择题常见题型之一。由于此类试题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也是易错题型之一。此类题型常以曲线图象为载体,把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考题中,重点是考查考生分...
高考题型五“体现、反映、说明类”主观题专题讲座1[题型概述]高考试题中体现、反映、说明类设问有三种常见形式:(1)材料体现了或蕴涵(反映)了哪些道理?(2)材料是如何体现的?(3)结合材料,运用原理说明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做法),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体现类”设问知识点指向一般比较明确,材料往往具有层次性,关键词比较明显。2[典型例题](2015江苏卷,3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
1[典题分析](2015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2【解析】本题要将材料划分层...
1[典题分析](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③提升司法公信力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认识能力。深化司...
1[典题分析](2015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排除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了①②。目未体立一,题现对统排除④。【答案】A2[方法指导](1)引文的...
1[典题分析](2015江苏卷)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2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
1[典题分析](2015天津卷)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
高考题型六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专题讲座1[专题概述]高考政治试题的设问中多数都有明确的主体要求,这类试题常见的设问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体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从怎么办角度考查某一或某些主体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等。《政治生活》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主体鲜明,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围绕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协等主体展开,高考命题也是紧紧围绕上述主体命题。因此,紧紧围绕...
高考题型十“原因、依据类”主观题专题讲座1[题型概述]“原因”类主观题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何”“原因”“依据”“理由”“分析的合理性(或重要性、必要性)”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或现象的原因,采取某种措施或对策的依据,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典型例题](2014北京卷,38)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材料破解北京地铁的供需矛盾,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