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言文”的相关文档,共1071条
  •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通假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

    2025-07-21016.58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总结 附故事详解实词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总结 附故事详解实词用法

    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2025-07-08132.51 KB0
  • 高中语文资料: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总结

    高中语文资料: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总结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赋税),也可以做名词“税款”。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

    2025-07-08029.98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8...

    2025-07-08118.1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而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除了平常多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阅读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

    2025-07-08117.23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掌握这10大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掌握这10大方法

    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

    2025-07-08116.55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六个注意点1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译为:不知道我。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

    2025-07-08015.96 KB0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一)1.《鱼我所欲也》一、作者作品。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2025-07-07136.05 KB0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附重点语句翻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附重点语句翻译)

    ①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025-07-07231.3 KB0
  • 初中语文必考的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初中语文必考的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

    2025-07-07123.57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文言句子断句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文言句子断句方法

    断句的原则:一是人名、地名、物名之间不能断开,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借助词性断句借助名词断句方法解读:名词,如古人姓名、字、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号、官名、地名、物名等,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前、宾语后应断开。例句呈现: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活板》)借助代词断句方法解读:代词,如“吾”“余”“予”“尔...

    2025-07-07114.2 KB0
  • 初中语文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初中语文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

    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

    2025-06-15017.59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解题技巧及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解题技巧及练习

    方法技巧: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之后要停顿。[来源:学科网ZXXK]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有些古今异义词(于是、可以、以为、妻子、中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中/间/力拉...

    2025-06-15018.13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

    2025-06-15118.82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讲解和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讲解和练习

    01趣味互动:竹林七贤“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duì)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王戎很吝啬,他在他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王戎身为司徒,地位显贵且资产丰厚,家有豪宅、僮仆,拥有的良田水磨等东西,...

    2025-06-15129.98 KB0
  • 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第一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

    2025-06-09019.45 KB0
  • 初中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总结

    初中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总结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2025-06-09042.43 KB0
  • 初中语文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总结

    初中语文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总结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2025-06-09042.5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180+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180+知识点总结

    第一册重要成语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2025-06-09076.24 KB0
  • 初中语文100篇文言文翻译练习

    初中语文100篇文言文翻译练习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

    2025-06-09078.52 KB0
确认删除?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