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言文”的相关文档,共1071条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

    2024-11-27014.47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速记口诀+谐音+奇思妙想+释义举例)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速记口诀+谐音+奇思妙想+释义举例)

    1.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

    2024-11-27029.4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024-11-21019.27 KB0
  • 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总结

    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总结

    注:黄色字为难写易错字,需特别关注其写法。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心句)(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举例论证)(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2024-11-21021.1 KB0
  • 初中语文常考的40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初中语文常考的40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④吝啬。百姓皆以...

    2024-11-21026.64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倒装句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考倒装句VIP

    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济南...

    2024-11-09113.7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VIP

    (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

    2024-11-09422.5 KB0
  • 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预习必备

    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预习必备VIP

    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中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

    2024-11-09123.66 KB0
  • 部编版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

    部编版初中语文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VIP

    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④吝啬。百姓皆以...

    2024-11-09132.22 KB0
  • 小学语文文言文中的44个借代词

    小学语文文言文中的44个借代词VIP

    桑梓——故乡桑、梓是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诗经.小雅.小牟》南冠——囚犯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一般文人也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

    2024-11-08014.4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

    2024-10-23117.4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点

    01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译为:不知道我。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

    2024-10-23016.13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总结

    (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

    2024-10-236321.08 KB0
  • 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心句)(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举例论证)(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举例论证)2.《送东阳马生序》(...

    2024-10-23021.51 KB0
  •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2024-10-23716.14 KB0
  • 初中语文常考的40个文言文实词总结

    初中语文常考的40个文言文实词总结

    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④吝啬。百姓皆以...

    2024-10-23424.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0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2024-10-17114.9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2024-10-17014.89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六个注意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六个注意点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译为:不知道我。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

    2024-10-17015.23 KB0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01-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岳阳楼记》相关知识点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百废具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02-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醉翁亭记》相关知识点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

    2024-10-17013.65 KB0
确认删除?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