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2、结合材料分析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预习与探究】目标一: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1、概述:以牧牛为主,以牧羊为主。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的特点。2、根据案例4,分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基础梳理】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分类:(1)存在形态:①气态水:数量但分布。...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自学提纲】1、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与季节移动规律。【基础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指2、单圈环流(1)假定条件:。(2)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不均;(3)形成:(画图)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气压,极地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提高节水意识。2.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了解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梳理】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2、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和。3、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降水量,水循环;水资源贫乏地区则相反。4、...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区分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区的概念。2、能够说明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与形成条件。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并阐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预习与探究】目标一:城市功能分区1、按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可将城市用地分为等。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集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例如、、文化区、行政区、游憩区、郊区等。3、完成课本P21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实际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案例为背景,简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流动。2、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和。3、暖流是指的洋流;寒流是指的洋流。4、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洋流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和。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对照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在右下图中用箭头示意洋流流...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梳理】1、气候变化的概念:。2、按时间尺度分为:、、。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①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②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③我国的增温季节特点:主要发生在季和季,季气温变...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知道东北地区各农业部门的分布及其原因3.掌握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原因及特点4.掌握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一、广义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农业的主要部门):、、、、2、按投入多少分:、3、按生产目的分:、二、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复习必修二相关内容)自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基础梳理】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分布对气压场的影响:由于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或低)气压(称为),将切断,北太平洋形成(高或低)气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或低)气压(称为),将切断,北太平洋形...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记忆并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并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2.记忆西北地区的范围,理解自然特征形成的原因,并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4.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自学提纲】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习目标】1、掌握能源的分类2、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3、并分析我国是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自学提纲】一、能源的分类1、能源分类:按性质分为①可再生能源如②非可再生能源如。2、非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它的开发利用应加强勘探,扩大后备论题;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发展科技综合利用,积极寻找。3、山西省煤炭基地的地位...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根据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2、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预习与探究】目标一:季风水田农业1、概述: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农业以为主,作物以为主。2、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原因与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经营以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商品...
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航线的方向在近年的地理试题中,考查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的方向问题经常出现,由于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没有从本质上搞清楚,又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只是机械地背一些结论,造成解这类题目时经常出错。本文对此问题简单归纳如下。判读依据:数学知识: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地理知识:地图上的方向。如图1中所示几个圆中,只有AC所在的圆和EF所在的圆为大圆。图1对于地理考查来...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案例材料,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措施。【预习与探究】目标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即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但已有了,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3、工业革命...
地球上的水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1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2~3题。2.图1中最...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地球上的水循环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B.磁化后的钢棒能吸引铁屑,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灯丝受热升华的缘故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考纲】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洋流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4按性质分•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5洋流影响因素•1、盛行风——主要动力•2、地转偏向力——改变流向•3、陆地形状——-改变流向6总结洋流...
知识准备:工具准备:课本课前准备: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本29页)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成因?(课本30页)3、高空中风受哪两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课本31页)4、近地面的风受哪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课本32页)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习目标:1.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2大气环流假设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原因:高低纬...
根底强化练地球上的水[名师指导]本专题在高考中常考的重难点内容包括: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河流的补给类型、洋流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突破这些重难点,需要熟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意义、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洋流的分布模式图,并且能够探讨水循环、洋流等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理解和运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北面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