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11知识梳理自测2核心考点突破3阶段培优微专题42年高考模拟2知识梳理自测3•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__________。•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参考系,即相对地面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相对于分子、原...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课后作业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2从以下力学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F对静止的课本等文具施加一个水平方向轻轻的拉力,课本等沿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那么,力与运动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3知1-导1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考试说明考点内容要求说明要点解读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直接考查或综合考查。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明确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惯性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常在选择题中考查,难度较小。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综合题中难度较大。3.难点:板块模型的多过程问题分析。4.热点: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结合,注意从图象获取信息及图象与表达...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第2节1课前回顾基础速串课堂提能考点全通课后演练逐级过关2312宏观整合,微观提醒,回顾旧知短平快课前回顾基础速串3知识体系理一理4易混易错判一判(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2)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3)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4)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5)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自由电子的运动情况。()(6)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实验基础典例研习实验基础解读实验萃取精华实验探究探寻结论提升精度2.图像法:以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F图像;以1M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1M图像.由图线性质探究加速度与力或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数据处理1.计算法:计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探究与力或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二、误差分析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质量测量不准、计数点间距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1.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2.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4.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一、力与运动状态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外力的作用物体...
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01020304备选训练课堂互动题组剖析规律总结1课堂互动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器材_____、砝码、小盘、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____、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_____、米尺。小车垫木天平1突破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例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
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1二、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盘内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小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
“板块”模型01020304备选训练课堂互动题组剖析规律总结1课堂互动1.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2课堂互动2.两种类型类型图示规律分析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B=xA+L物块A带动木板B,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B+L=xA3题组剖析【例3】(2017宜昌一模)如图4所示,...
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1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_______,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加速度的方向与____________相同。2.表达式:F=_______。3.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_______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___________运动的参考系)。(2)只适用于_____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正比反比作用力方向ma惯性匀速直线宏观2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3【思考判断】1.合外力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一...
章末总结123一、物理图象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动力学中两类常见图象及其处理方法(1)v-t图象:可以从所提供图象获取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某时间内的位移以及加速度,结合实际运动情况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2)F-t图象:首先应明确该图象表示物体所受的是哪个力,还是合力,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从而研究它的运动情况。2.两图象需关注:图象的截距、斜率、面积以及正负的含义,要做到物体实际受力与运动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12思考:能否说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3小实验:用力推动放在桌上的课本有推力时无推力时运动状态运动静止从身边的现象开始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4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6理想斜面实验1在弯曲轨道的一边释放一个小球,...
第4节牛顿第三定律1.相互作用在物体间的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且力的性质相同。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1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的作用,一个力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_________。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的一对力,其中...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01020304备选训练课堂互动题组剖析规律总结1课堂互动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2题组剖析命题角度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例6(2017广东深圳罗湖模拟)如图6所示,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两手对称水平施力将两长方体水泥制品夹紧并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搬...
1[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520162017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Ⅰ卷T20:v-t图象、牛顿第二定律T25: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Ⅱ卷T2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拓展实验T25:斜面上的滑块—木板Ⅰ卷T18: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Ⅲ卷T2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拓展Ⅲ卷T25:滑块—木板模型(两个滑块)超重和失重Ⅰ单位制Ⅰ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2基础课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
考点强化:超重、失重问题01020304备选训练课堂互动题组剖析规律总结1课堂互动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
基础课2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跟物体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与方向相同。2.表达式:F=。3.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运动的参考系)。(2)只适用于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知识排查正比反比作用力ma惯性匀速直线宏观2单位制1.单位制由和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和...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师参考)一、课程标准1.内容标准(1)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3)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2.活动建议(1)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板块”模型1[冷考点]“传送带”模型命题角度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2【例1】如图1所示,水平长传送带始终以v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于A端,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长为L,L足够长。问:(1)物体从A到B做什么运动?(2)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v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