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2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3明朝有哪些著名的科技著作?4姓名:生活年代:地位:代表作:李时珍明朝1518年-1593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5宋应星中举人后,担任过地方官吏,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下了《天工开物》一书。6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
语文必修④人教版新课标导学1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第三课时拓展阅读21精品阅读2素材运用3语文必修④人教版精品阅读4语文必修④人教版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
课外古诗词诵读1一、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课外古诗文诵读2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赏析:躬,具体形象地控诉奴隶主不劳而获、养尊处优、作威作福的寄生虫生活。结尾的“泥中”,不再倒装,也是为了与前一句“躬”字押韵。大致意思与前一章相同,重章叠唱,深刻反映了奴隶们繁重的劳动与深沉的痛苦。最后两句全部用平声字,似乎是在强烈呼喊,表达了...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1-2-高考考纲要求五年真题统计高考频次坐标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7课标全国Ⅱ18/2013北京34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017江苏17/2016上海4/2015安徽5/2015江苏15/2014课标全国Ⅰ15/2014天津8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6课标全国Ⅰ18/2015山东27/2015广东29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2014天津8⑤我国的宗教政策2016江苏18/2015课标全...
第三部分重难题型精讲题型六书面表达1“审”即审题。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1.审文体。审清题干要求用什么文体,是说明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2.审要求。认真阅读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词汇和要求。如:信息包括哪些内容要点、文章的词数、是否要隐瞒个人信息等。3.审人称。要弄清楚书面表达要求用何种人称,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审24.定时态。一般来说,故事性文章用过去时,其中表达感受时可用现...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1FAMILY2“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是住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是地域“那座房子就是我家”3是吃饭的地方是一群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回家吃饭喽!”4__________是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休息的地方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5生命的居所家庭的含义是什么?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63、家对我们有什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湖南常考热点第三部分热点专题攻略专题十五关注湖南发展建设幸福家园1命题角度1湖南洪涝灾情热点聚焦考点链接材料一:湖南洪涝灾情严重2017年6月22日以来,湖南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强降雨总量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历时之长,洪峰水位之高、超历史河段之多均为历年罕见①。截至7月12日9时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长沙、张家界、怀化等4市(自治州)4个县(市)3.1万人受灾,18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300余人需紧急生...
专题三语言得体1“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它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它重点考查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谦辞、敬辞、雅语的运用。2语言表达得体是传统题型,但近几年全国卷未考查,2017年重新考查,一般设置为选择题,目前考查形式为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3下面就以例说法,帮你掌握...
分一分步步高超市12玩具书籍食品饼干食用油面粉拼图大炮汽车英语数学童话火车积木3怎样分?4我按颜色分。5我按种类分。678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可以按颜色分9可以按颜色分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10可以按形状分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1112131415
1走进大自然,找寻感动思考:看到这样一组图片,给你的最大触动是什么?(感受、启示)1234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6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7冰心8速读课文,整体感知v全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根据你的理解把本文分为四层,并说明理由。910Copyright©2012AndyGuo.Allrightsreserved。说一说,感受生命的历程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10话说“一...
第9课对外开放1一、选择题1.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一带一路”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的发展内涵,深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将促进中国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设立()A.经济特区B.沿海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陆大城市A2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中国河北雄安新区,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即将崛起。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曾被...
应试提分篇第三部分1非选择题答题模板专题二2意义类、影响类综合题模板七3[题型解读]4所谓地理意义和影响,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画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1要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知识梳理关注经济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合理消费共同富裕决定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消费前消费中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集体经济“三步走”2知识点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三步走”战略知识点二:基本经济制度考点解读考点一:基本经济制度考点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知识点一:基本分配制度、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知...
••6、三棵树苏童•【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音义。•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课时安排】•2课时。1••第一课时•一.导入•白杨树在茅盾先生心中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象征。那么,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二、关于作者:•苏童:原名童中贯,1...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二讲课时跟踪检测研细高考——这是解题之“样板”No.2No.1No.1研透案例——这是区域之“典范”1NO.1研透案例——这是区域之“典范”2教材内案例>>>抓牢靠一、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1.水系:发源于A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2.气候特点:流域内丰富。3.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资源丰富。4.矿产:蕴藏有丰富的、磷、铅锌等矿产资源。阿巴拉契亚俄亥俄河降水水能...
04/14/202411.本文作者:梁启超2.本文选自:《饮冰室全集》。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曾参与“戊戌变法”,广东新会人。4.梁启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04/14/2024204/14/20243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契()约②揽()③悲天悯()人⒉填空:①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04/14/20244随堂练习参考答案•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历史人民教育八年级下册12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5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典例,它首先出现在(B)A.广东深圳B.安徽凤阳C.上海浦东D.江苏南通2.阅读下列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元A.人民公社的建立B.生产方式的改革C.土地改革的完成D...
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时2水土流失的治理1学习目标1.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2.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2水土流失的治理内容索引课堂训练专项提能7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3水土流失的治理4调整____________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_______________压缩_________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