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即时感悟【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2.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3.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学习重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复习内容】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1、三类国家——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2、三大地形区——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
高中地理答题指导高中地理答题指导————解题技巧解题技巧++精典试题解析精典试题解析解题技巧高考考察方向高考要求具备的几项能力高考地理解题常用的思维方法hfllg若为若为20℃20℃等温线图,等温线图,则:①甲地温度高于乙则:①甲地温度高于乙地地②②甲地气流下沉,乙地甲地气流下沉,乙地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若为若为10241024百帕等压线图百帕等压线图则:③甲地气压高于乙则:③甲地气压高于乙地④乙地气流流向甲地地④乙...
2017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一)如何分析地理位置一、学法指导经纬度位置:通过阅读地图,找出这一地区的经纬度范围(或者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地区的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通过查找赤道、南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结合重要纬线分析该地所处的五带的哪一带以及高、中、低纬度的哪一纬度等。一、学法指导海陆位置:通过阅读地图,找出该地区所在的位置及距离海洋的远近,临海的找出周围濒临的...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一)第一讲中国的疆域及人口一、知识要点归纳东半球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亚洲东部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利15个,隔海相望的有6个2.疆域: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领土四端点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附近)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学期)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
微专题2时间计算专题一地球运动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1.时区和区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中时区以西为西时区;自西向东,东时区数值越来越大,西时区数值越来越小;东西时区数以中时区为对称轴,东西对称分布42.地方时的计算四定算地方时,“四定”即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一定时:即确定参照时间...
微专题3太阳高度与方位专题一地球运动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4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
微专题19人口迁移专题五人口与城市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一、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未开发地区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
微专题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1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2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3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表现(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4(2)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5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
微专题18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1①高—高—低②高—低—高③低—低—低④鼓励生育⑤接纳海外移民⑥延迟退休年龄⑦计划生育⑧河流知识体系填充答案:⑨自然资源⑩交通⑪政治⑫军事、宗教⑬科技⑭住宅区⑮商业区⑯工业区2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3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4一、人口增长模式1.图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特点:高—高—低分布:生产力水平低的原始群体过程:先是死亡率下降,然...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三)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1.准静止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称为准静止锋。我国国土宽广,地形复杂多样,气候非常复杂,一年四季锋面活跃,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和天山准静止锋。类型形成天气影响华南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减弱和南岭的阻挡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末。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及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理解: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应用: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2考情导航探寻命题规律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5浙江卷,52015江苏卷,5多以地形分布图和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6全国Ⅰ卷,7~92016天津卷,1~2多以景观图、地貌图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7江苏卷,5~62...
专题六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备考导航]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考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2012年6月广东学考)我国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的时间有差异,南方早,北方晚。造成这...
第1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方式主要特点铁路公路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2铁路航空水路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优点速度快、效率高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
高考地理(北京市专用)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1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A组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五年高考21.(2017北京文综,11,4分)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注意“雨热同季”这一...
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2在工业联系的类型中,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均属于物质上的联系,除此以外,还存在着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联系。3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分散原因(1)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2.分散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地域之间的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43....
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考导航]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2013年6月广东学考)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与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密切关系。以下聚落形态与区域相匹配的是()A.网格状聚落——干旱地区B.零散小聚落——平原地区C.条带状聚落——河谷地区D.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