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运动学实践型问题(题型研究课)[命题者说]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图像和生活中的运动模型相结合,是高考中常考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易错点多,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运动情景,找到各阶段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1一、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三节动物细胞1学习目标1.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3.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2课前预习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用洁净的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取: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2.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ZHISHISHULI知识梳理SUITANGYANLIAN随堂演练DIANLITOUXI典例透析目标导航1.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绝对值不等式的范围.2.会解|ax+b|≤c,|ax+b|≥c,|x-a|+|x-b|≥c和|x-a|+|x-b|≤c四种类型的绝对值不等式.2ZHISHISHULI知识梳理SUITANGYANLIAN随堂演练DIANLITOUXI典例透析目标导航1.(1)解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主要依据为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及不等式的性质.(2)绝对值不等式...
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_______随________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________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________.位移时间速度方向2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_______随________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
4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能按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6.会根据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1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2.表达式cB=n...
第一章算法初步11.2基本算法语句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2[学习目标]1.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重点).2.能够将程序框图转化为算法语句组成的程序,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重点、难点).31.输入语句(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INPUT“提示内容”;变量4(2)输入语句的要求.输入语句只能够输入数据,不能输入变量、函数或表达式,其中一般格式中的“变量”是指变量的值.“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2课时行政区划12知识点一三级行政区划1.我国基本实行____(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_____(市、自治县)、______(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2.目前,我国有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____个直辖市和_____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省县乡23542北京3知识点二34个省级行政区域43.沿海地区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B_______、河北、R_______、E_____...
1知识网络构建2专题归纳整合专题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31.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客观规律性。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统一的关系,同时也存在对立关系。它表现为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1.质点:(1)定义: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_____的物质点。(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_____和___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体可视为质点。(3)质点是一种_______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质量形状大小理想化3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_____的物体。(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_____选择,但应以观测方便和描述运动简单为...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种子植物1学习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课前预习一、种子的结构1.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和组成。2.有的种子还有,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提供给胚发育成幼苗。3.种子的比蕨类植物等产生的孢子强得多,寿命也长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1【新课导入】自动加热饭盒在需要加热时,取一包发热粉倒入加热盒内,把饭盒按入加热盒,从旁边的缝中注入少量清水,在几分钟内就可使食品达到80℃。同学们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你能设计实验检验发热粉的成分是什么吗?2【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3知识探究梳...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1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2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g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Lg4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gLg5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gLgcB=nB/V6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公式特点molgLgcB=n...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质量(m)物质的量(n)微粒数(N)物质的体积(V)MmnNANn2【思考】:⑴1mol的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是否相同?为什么?1mol的固体或液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是否相同?为什么?⑵气体摩尔体积为22.4。这句话是否正确,它有哪些错误?341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51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61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21mol气体的体积约...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标解读]1.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使物体的方法,能从物微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4.知道电荷量和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01课前自主梳理02课堂合作探究课时作业03课后巩固提升一、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
第5课时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知识目标1.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能够用符号表示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并会判断其真假2.对含有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应先判断此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也就是要找出语句中的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3.明确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知道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形式的真假的判断方法,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了解数学知识的全面性和对称性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培养学生灵活应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2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3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45一、探究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1.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①装置:6②现象: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2.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若电解1.8g水,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为,氧气的物质的量为,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0.2g0.1mol1.6g0.05mol73.气...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1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课时作业2——烯烃、炔烃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3基础训练课前预习4一、烯烃、炔烃的命名1.命名步骤(1)选主链。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原子数称为“某烯”或“某炔”。5(2)编序号。从距离__________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使______________的编号为最小。如6(3)写名称。先用大写数字“二、三”在烯或炔的名称前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新课导入】“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你知道吗,在化学中的反应热也有类似的情况,即“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完成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那么这条规律是谁总结出来的呢?它又有怎样的用途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揭开这个秘密吧。2【课标要求】1.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理解盖斯定...
数学选修2-1人教A版新课标导学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整合提升22知识整合3专题突破1知识网络3知识网络45知识整合6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命题表述形式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7(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8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那么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