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美国独立战争问题导学1.从邦联到联邦活动与探究材料“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2)美国是如何纠正“...
高中历史专题三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4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2一、选择题1.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法国督政府被推翻,这一历史事件对法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法国从此告别了君主制时代B.标志着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C.推动法国革命进入高潮阶段D.开始了拿破仑统治法国的新时期2.法国共和政体被拿破仑帝制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法国的形势需要强权政治B.共和国政体不符合法国的国情C.拿...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主义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通过学习明治维新各措施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通过改革措施的内容分析改革的影响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重点: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均田制。2.难点:理解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与租佃经营方式的关系,认识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课前预习一.教材整理1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2.井田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3.井田制的内容4.井田制的瓦解(1)开始瓦解①时间:②表现:③原因a.根...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意、日法西斯得以日益嚣张的主要原因是A.法西斯国家都拥有雄厚的实力B.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C.被侵略的国家...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3(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上讨论的问题有()①建立反法西斯同盟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③联合国的建立问题④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B.重新确定欧亚的政治地图C.建立美、苏两极对峙的格...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3(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张学良“易帜”②柳条湖事件③“二二六”兵变④日本法西斯体制确立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2下列事件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巨大冲击的是()A.日本对华实行“大陆政策”B.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C.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D.希特勒正式出任德...
第一至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B)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
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问题导学伊拉克战争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伊拉克战争大事记时间事件2003年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2003年5月1日主要战事结束2003年12月13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2004年6月28日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2004年10月6日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5年10月15日伊拉克新宪法通过...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三点剖析一、对农奴制的评价农奴制度为俄国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前工业化时期的俄国,如果没有农奴制这样的方式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就没有彼得一世强力实行的西化改革,也不会有俄国长期的对外扩张,更不会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打败拿破仑帝国。但是,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
第19课中东战争问题导学中东和平进程活动与探究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一项声明:“(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材料二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基础达标1.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A.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B.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C.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D.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答案B2.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②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④本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依据不同时代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思维激活1.德国为什么会在1939年放手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其原因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教训?提示:原因:主观方面,德国通过长期扩军备战和疯狂地对外侵略,已具备了发动战争的一定实力。客观方面,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气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免除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教训:对法西斯及一切好战势力要坚决地进行斗争,如果姑息纵容,最终必将给人类...
第10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熟悉美国早期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美国公民权扩大的表现。分析美国西进运动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宅地法》和《解放奴隶宣言》颁布的意义。内战后美国的修宪对美国民主政治扩展的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素材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还处在同德、奥匈等国交战的状态。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迅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公正的和约,但英、法、美等协约国断然拒绝和谈。于是,1917年12月3日,苏维埃政权单独同德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进行和谈。德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从俄国割出15...
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二岳麓版选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B.防止类似于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再次重演C.取消一战期间大国之间签订的分赃密约D.打破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答案A2.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
国际工人运动课标要求: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一、共产主义同盟1、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4)正义者同盟...
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掌握二战后和平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及现象,了解和平运动的阶段性及其特点,分析他们与国际安全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提高阅读能力。2、运用相关图片或文字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加深印象和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1.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B.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D.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2.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1.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开始修筑〔材料一〕叶县南有长城,号曰方城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索隐》引《地理志》〔材料二〕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夏,楚王使屈完将兵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