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行船B.远树C.河岸D.山峰2.关于运动和静止,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假设以受油...
利津县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第五单元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型新授时间月日〔星期〕成果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图片和地图,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简述其经过和意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图片,识记八七会议、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和瑞金会议的时间、地点和简要内容。3、结合知识拓展,分析讨论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知识点1光的折射规律情景激疑如下图的装置,小强将一枚硬币放在没有装水的瓷杯里,把瓷杯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地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慢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强又重新看到了杯底的硬币。小强重新看到了杯底的硬币,说明光在传播时产生了什么现象?教材全解1.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课堂展示〕如图1,△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1〕求证:∠B=∠C;〔2〕AD平分∠A,AD⊥BC.图1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①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简单表达为:〕②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2、课堂练习:①、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②、等腰三...
一.填空题〔共3小题〕01-初二数学:全等模型〔一〕1.如下图,在平面坐标系中B〔3,1〕,AB=OB,∠ABO=90°,那么点A的坐标是.2.把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黑板上画好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图,直角顶点H的坐标为〔0,2〕,另一个顶点G的坐标为〔6,6〕,那么点K的坐标为.3.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C、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BD交于点O,那么∠AOB的度数为.二.解答题〔共5小题〕4.如图,CA=CB,点E,F在射线CD上,...
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17
第三节民族课题民族教学步骤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师: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求学生谈自己认识的民族。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题目(限时2分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学生自主学习:(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哪些少数民族?(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选择题1.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A.6B.3C.2D.10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5,那么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A.2<a<8B.2≤a≤8C.a>2D.a>2E.a>2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5cm,那么它的周长为()A.8cmB.11cmC.13cmD...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以下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发光的霓虹灯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3.人类梦想移民到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可以看到〔〕A.月食现象B.日食现象C.日食和月食现象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4.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还有政府和个人的一些防灾减灾措施。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原来零散出现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现在拿出来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认识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很好地表达了初中地理新课标中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学习了板块构造的知识,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常...
分式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掌握分式加减的运算法那么;2.能熟练计算同分母异分母的加减运算.分式的加减法那么:(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子表示为(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子表示为〔3〕整式与分...
轴对称【学习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识别轴对称图形.2.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会画一些简单的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3.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会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能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一、选择题〔共28分〕1.以下不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A.章鱼、牡蛎、河蚌B.田螺、蜗牛、鲍鱼C.海蜇、河蚌、蜗牛D.河蚌、章鱼、乌贼2.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你推测它应该属于〔〕A.甲壳动物B.鱼类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3.河蚌体表贝壳的形成是由于〔〕A.外套膜的分泌物B.珍珠层的不断增厚C.斧足不断运动的结果D.水中某些物质在体表中的沉积4.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图中标号〔〕A.1...
2019-2019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与桃树种子相比,松树种子最主要的不同是〔〕A.果实内有种子B.胚珠外有子房壁C.球果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D.没有果皮包裹,种子裸露在外2.与裸子植物相比哪项不是被子植物的特点A.靠种子繁殖B.种子有胚C.种子被包在果皮中D.种子裸露3.以下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是〔〕A.贯众B.葫芦藓C.桃D.水绵4.以下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藻类...
?轴对称?问题专项练习轴对称是三大几何变换之一。几何压轴题会考轴对称,二次函数综合题也经常考轴对称下的动点距离和差的极值。所以一定要把这一块知识分清楚类别,学扎实。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手打排球时,手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D.在月球上举起杠铃比在地球上容易,是因为杠铃的质量到月球上变小了2.以下情况下,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从地球运到太空飞船C.把它轧成薄铁片D.磨掉铁块一个角3.将金属块分成...
ABC第2讲三角形中的角、多边形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一)三角形的内角:〔1〕定义: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作用:①在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二〕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
二次根式乘法同步练习1.计算题〔1〕〔2〕〔3〕〔4〕〔5〕〔6〕〔7〕〔8〕〔9〕〔10〕〔11〕〔12〕〔13〕2.把以下式子化成最简二次二次根式〔1〕〔2〕〔3〕〔4〕(b>0,c>0)〔5〕〔6〕〔7〕3.等式√x+1⋅√x−1=√x2−1成立的条件是〔〕A.x≥1B.x≥-1C.-1≤x≤1D.x≥1或x≤-14.以下各式正确的选项是〔〕A.B.C.D.5.计算:;=;6.不求值,比拟大小:;7.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与,那么这个矩形的面积为8.计算题(1)(2)(3)(4)(5)(6)...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张旧报纸上报道的一那么新闻中,描述一次战事时说:“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张报纸报道的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贺胜桥战役2.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来源:ZXXK]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3.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以下信息,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
时间(分)15105-5-10-1540812BCD温度(℃)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掌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学习过程】一、自我检测:课前完成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