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应用1.某中学组织初一初二学生举行“四城同创〞宣传活动,从学校坐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地后,宣传8分钟;然后下坡到B地宣传8分钟返回,行程情况如图.假设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保持不变,在A地仍要宣传8分钟,那么他们从B地返回学校用的时间是〔〕A.45.2分钟B.48分钟C.46分钟D.33分钟2.小静准备到甲或乙商场购置一些商品,两商场同种商品的标价相同,而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置满一定数额元后,再购置的...
〔A〕〔B〕〔C〕〔D〕A020020图11ABCDEF图2三角形〔11.3〕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姓名: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24分〕1.〔自编题,考查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概念〕以下图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2.〔自编题,综合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个多边形的的内角和小于其外角和,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3.〔资料题,考查多边形对角线个数与内角和〕过多边形一个顶点的...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例1.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BE=CF,求证:AF⊥DE.例2.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求∠3的度数.例3.如图,D、E、F、B在一条直线上,AB=CD,∠B=∠D,BF=DE.1〕求证:AE=CF;〔2〕求证:AE∥CF.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例1.: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例2.:在△ABC中,AC=BC,∠ACB=90°...
?3.1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以下事物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汽油B.柴油C.钢材D.水能2.提高和扩大自然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A.控制人口数量B.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C.增加代用品的研制D.大规模开采3.我国居民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在30亿以上,仅每天买菜就用掉10亿个.塑料袋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却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体健康.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
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领导“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的将领是谁?在正面战场,他在台儿庄指挥的战役对抗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还组织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是如何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目标2:知道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民在正面...
第2节土地资源一、选择题1.林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A.平原B.山区C.盆地D.高原2.在我国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例最大的是〔〕A.草地B.耕地C.林地D.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结合材料和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完成以下小题。〔1〕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A...
教案教师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时间10月18日课题13.3等腰三角形课型新授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其进行证明与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好奇心。重点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教法探究法教具三角板过程...
13.1轴对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落在CD边上的点A′处,点B落在点B′处,假设∠2=40∘,那么图中∠1的度数为¿¿A.115∘B.120∘C.130∘D.140∘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动点P满足S△PAB=13S矩形ABCD,那么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A.❑√29B.❑√34C.5❑√2D.❑√414.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三次后沿虚线剪断①②两局部,那么...
在社会中生长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个人生长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4、参与社会有何意义?预习指导:根据问题预习课本p2-5,尝试先用铅笔划出参考答案。2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国家的培养父母同伴老师社会国家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01在社会课堂中生长1、个人生长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
八年级上册13.2画轴对称图形专项练习〔含答案〕〔总分值:10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成绩: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这是映在水中的一辆汽车的牌号倒影,如图,你能说出这辆汽车的牌号吗?()A.P90753B.b90753C.P60723D.P907232、点P1〔a-1,5〕和P2〔2,b-1〕关于x轴对称,那么〔a+b〕2019的值为〔〕.A.0B.-1C.1D.〔-3〕20193、小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间最接近8点的是()4、如图...
年级八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9.20课题12.1全等三角形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根底,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根底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
全等三角形【考点总汇】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2.判定定理〔1〕三边分别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边边边〞或“〞〕。〔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边角边〞或“〞〕。〔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角边角〞或“〞〕。〔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的两...
〔A〕〔B〕〔C〕〔D〕A020020图11ABCDEF图2三角形〔11.3〕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姓名: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24分〕1.〔自编题,考查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概念〕以下图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2.〔自编题,综合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个多边形的的内角和小于其外角和,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3.〔资料题,考查多边形对角线个数与内角和〕过多边形一个顶点的...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相关知识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那么: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如:(a+b)2.(a+b)3=(a+b)52、幂的乘方法那么:(am)n=amn〔m,n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35)2=310幂的乘方法那么可以逆用:即amn=(am)n=(an)m如:46=(42)3=(43)23、积的乘方法那么:(ab)n=anbn〔n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如:〔−2x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经历线段的对称性、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在探究中总结归纳并理解各定理。〔3〕会利用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推理。〔4〕在探究中发现线段的中垂线的尺规作图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利用应用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过程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折纸...
第2节人口一.选择题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盆地上多,高原上少B.东南多,西北少C.西南多,东北少D.城市多,农村少2.中国的人口总数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3.我国人口政策的根本内容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迁移人口,使人口均衡分布C.控制人口数量,减缓老龄化D.控制城市人口,向农村开展4.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是〔〕A.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B.促进乡村城市化C.缓解人口老龄化...
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学生姓名:班级:设计人:侯鹿时间:2019-10-25份数:108份【教学目标】1.生物分类的依据〔8分钟〕2.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特点〔8分钟〕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8分钟〕【目标1】阅读教材第六单元内容,总结生物分类的依据〔8分钟〕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依据生物之间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2.植物的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被子植物重要的分类依据...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仪器用途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试管用作反响容器B.量筒用作反响容器C.烧杯需要间接加热D.托盘天平用来称量物质质量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②一氧化碳用作燃料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3.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轮胎爆裂C.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4.以下物质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