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因为)心躁也。(判断句)《劝学》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师说》师者,所以(用来的人)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疑惑,疑难问题)也。《师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赤壁赋》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登泰山记》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判断句)《登泰山记》稍(逐渐)见云中白...
1、爱褒义—对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爱、爱护)对物: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贬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2、倍本字—名词: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倍数)副词: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通假: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通“背”,违背)3、备动词一: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防备)动词二:...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出自《史记》的25个智慧成语,你知道多少?百家管理2023-07-0311:31发表于广东这才是老板要的Excel报表,你做的太Low了!(建议收藏)(点击上方蓝字,即可领取资料)【沐猴而冠】【来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源】《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
1、慷慨的农夫美国南方某州,每年都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头奖。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有人问他:“你的奖项来之不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品种改良,为什么却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别人呢?难道不怕超越你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就是帮助我自己!”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彼此相连。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
1、慷慨的农夫美国南方某州,每年都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头奖。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有人问他:“你的奖项来之不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品种改良,为什么却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别人呢?难道不怕超越你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就是帮助我自己!”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彼此相连。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
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
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
《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
1.(2023湖北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意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边,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词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
一、解题意识①审题意识:琢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对象、答题区间、答题方向,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向题目要答案,确保准确答题。题干的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②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切忌凭空想象。③得分意识:简答题的分数,与难易度、...
1.《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主题阐说】“天人合一”是古代先人提出的生存法则。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全球的重视,成为关系人类命运的共同话题。自然界和人类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矛盾关系。一味地征服自然最终得到的将是大自然的报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应继承祖先的智慧,友好地对待自然,顺应自然,不...
作文素材:高考优秀作文语段汇编(注意:不能只想着摘录或记忆优秀语段,对于标题也要细细研究一番,要知道优秀作文不仅“美”在句子,标题也很重要。)01沈从文说:“你远在法度内灭亡,也不在法度外苟活。”没有规则,没有规则,人的行为就没有正误之分,人生也就就缺乏赖以依存的轨道,如脱缰野马,悲剧连连。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如何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好的家规,如何培养出顶天立地的儿女?。那些无...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语文60篇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挖空训练(一)文言文(20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3.《过秦论(上)》(贾谊)14.《礼运(节选)》(《礼记》)15....
01“进与退”话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退得洒脱,退得自如;“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退得狂放,退得豁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退得高傲,退得激情面对功名,他们选择了退;面对污浊,他们选择了退。2.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退隐田园,所以这个世界上多的不是一个勾心斗角的陶氏县令,而是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一个为千百年来所有隐士缔造了一种精神的五...
1.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烛之武退秦师》)2.何厌(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阙(侵损、削减)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4.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烛之武退秦师》)5.以乱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烛之武退秦师》)6.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今行而无信(信物)(《荆轲刺秦王》)9.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
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