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中”的相关文档,共36456条
  •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分类整理,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分类整理,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同: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同: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截然不同。【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同: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同:都有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

    2024-06-26018.61 KB0
  • 高中语文易错常考92个多音字

    高中语文易错常考92个多音字

    1、艾:①ài方兴未艾②yì自怨自艾2、拗:①ào违拗、拗口②niù执拗③ǎo拗断3、辟:①bì复辟、辟邪②pì另辟蹊径、辟谣4、裨:①bì裨补、大有裨益②pí偏裨、裨将5、扁:①biǎn扁豆、扁桃体②piān扁舟6、背:①bèi力透纸背、背水一战、背道而驰②bēi背负、背黑锅7、便:①biàn方便、便利、便宜行事②pián大腹便便、便宜8、屏:①bǐng屏除、屏气凝神②píng屏障、屏风、荧屏9、仆:①pú仆人、公仆②pū前仆后继、踬...

    2024-06-26017.17 KB0
  • 高中语文易出错成语总结

    高中语文易出错成语总结

    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

    2024-06-26026.66 KB0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

    文言文‍《屈原列传》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______________”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

    2024-06-26018.63 KB0
  •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01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⑧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二)安排方式:倒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

    2024-06-26020.01 KB0
  •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必须掌握的三大知识点

    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有些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①且吾不以...

    2024-06-26025.06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8...

    2024-06-26017.93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闻妻言,...

    2024-06-26021.24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总结

    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

    2024-06-26015.92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

    2024-06-26016.91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1(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

    2024-06-26017.01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

    2024-06-26019.87 KB0
  •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最全整理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最全整理

    01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1)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

    2024-06-26022.9 KB0
  • 高中语文特殊成语汇总

    高中语文特殊成语汇总

    一、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1.吹灰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2.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3.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4.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5.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6.灵丹妙药:指灵验有效的仙丹,非常灵验能治百病的奇药。也指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7.鹿死谁手: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8...

    2024-06-26022.05 KB0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相关知识总结

    一、各类散文的特点1、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

    2024-06-26018.18 KB0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

    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运用它们整体把握文章【重、难点】1、筛选信息2、分析思路【方法指导】散文阅读的步骤、方法及要求一、理解文章准确把握、理解文章是做好后面题目的前提。要整体阅读,高屋建瓴,站在文章之上,而不是躺在文章之中。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为节省时间,急于做题,反而欲速则不达。1、整体感知:快速通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

    2024-06-26015.82 KB0
  • 高中语文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破解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基本结构(三段式——总分总):(一)论题:自拟论题/评析观点/提炼观点(1-2分)(必须围绕题目主题,必须是结构完整的句子,必须是陈述句)(二)论述:必须以史实为论据(例子)对论题进行阐释(8-9分)①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对应结论)。②一般需要列举三个或以上的史实作为论据。③可以从广度(同一方面,呈平行并列关系的三个史论,如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思想原因等)...

    2024-06-26018.01 KB0
  •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老人孩子过着幸福生活的语句是“(),()”。4.《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

    2024-06-26016.78 KB0
  •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词组100个汇编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词组100个汇编

    1、以为:①把...当做;②认为(...是)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廉颇蔺向如列传》)2、无所:没有(...的)例: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3、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烛之武退秦师》)4、夫人:那个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5、有以:有用来...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6、足下:对人的敬称(下对上或同辈),可...

    2024-06-26017.31 KB0
  • 高中语文考试作文的开头结尾

    高中语文考试作文的开头结尾

    主题一:文化自信开头: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色,才有今日的异彩纷呈,当我们骄傲地向世人展现中国风采,文化正是后盾。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恋和认同,也源自以文化为支撑的家国发展。结尾:地域有别,山川相异,自然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每一种文明都值得尊重,任何文化都应被...

    2024-06-26015.8 KB0
确认删除?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