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高频词(690个)高考英语2024年08月17日11:59陕西高考英语推荐搜索高频短语干货单词在高考英语试卷中,词汇的掌握对答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提高是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前提。高考前再过一下高频词汇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给大家分享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中考查的高频词汇,高考备考再过一遍,有利于考试中又快又准地答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高频词690个1.alterv.改变,变更2.burstvi./n.突然发生,爆裂3.disp...
一、容易错写词尾的单词N1)是ar不是er:1.n.语法__________2.n.醋__________3.adj.规则的__________4.adj.流行的__________5.n.美元__________6.n.乞丐__________7.n.糖__________8.adj.特别的__________2)是or不是er:1.n.教授__________2.n.游客__________3.n.翻译员__________4.n.主管__________5.n.编辑__________6.n.教育工作者__________7.n.男演员__________8.n.发明家__________9.n.竞争者__________10.n.指挥/售票员__...
一、词性的分类词类又叫词性,英语单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用,可以分成十个大类。1.名词nounn.student学生2.代词pronounpron.you你3.形容词adjectiveadj.happy高兴的4.副词adverbadv.quickly迅速地5.动词verbv.cut砍、割6.数词numeralnum.three三7.冠词articleart.a一个8.介词prepositionprep.at在...9.连词conjunctionconj.and和10.感叹词interjectioninterj.oh哦前六类叫实词,后四类叫虚词。下面就一一介绍二、名词名词复数...
图画/图表描述段【示例一】①Fromthepicture(graph,chart,table,pie,bar),weknowthat________(图表内容总概括).②Ontheonehand,theleft/firstpicturetellsusthat________(情况一,图一/表一的内容).③Ontheotherhand,(theright/second)pictureinformsusthat________(情况二,图二/表二的内容).④Itcaneasilybeseenthat________(揭示图画/表寓意).【示例二】①Asisvividlyshown/described/depictedinthecartoon/picture,________...
在一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如强劲东风,涤荡作风之弊,为党风政风建设锚定清晰航向。自出台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之势持续深化落实,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XX市第一高级中学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不仅是落实全面从严治...
在高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交流发言同志们: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XX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对全市教育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我校作为XX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更应深...
主题一奋斗坚持1.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不认命,就拼命』2.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佚名3.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悟空传』4.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伊心』5.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最好的我们』主题二青春少年1.白日莫空过,青春不...
1.万人如海一身藏来源: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2.满天风雨下西楼来源: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3.流水十年间来源: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4.人间有味是清欢来源: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5.客子光阴诗卷里来源: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6.不改...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春望》杜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五代李煜《虞美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明唐寅《桃花庵歌》不知近水...
-1-上句:三思而后行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墨迹,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做事要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想得太多了就容易犹豫不决,事情反而难成,所谓的“过犹不及”了。-2-上句:父母在,不远游下半句:游必有方平常我们想去哪里玩的时候,经常有人搬出这句话教育我们,而这句完整的话连起来的意思其实是:父母在,不要远游,远游的话,必须告诉父母你要去哪...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
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包括四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詞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一: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
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
诗歌的意境鉴赏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
行文思路分析题1.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2.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
#01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主题阐说】“天人合一”是古代先人提出的生存法则。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全球的重视,成为关系人类命运的共同话题。自然界和人类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矛盾关系,一味地征服自然最终得到的将是大自然疯狂的报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应继承祖先的智慧,友好地对待自然,顺应自然,不...
一、预备知识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