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单项选择题1.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在世界某区域图中,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小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小时,读图,回答2~3题。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
第23课时太阳高度角班级:姓名:学号:教师评价:知识达标过关[难中易]1.在下图中画出二至日和二分日的太阳光线、晨昏线,并标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难中易]2.图1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太阳高度大于0的是。[难中易]3.图2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太阳高度大于0的是。1ABCDE图1CDA[难中易]4.图3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太阳高度大于0的是。[难中易]5.图4中,太阳高...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光照图分析,说明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变化规律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分析归纳四季更替的成因。【教学重难点】不同节气的光照图中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小组探究】结合北半球二分日图的分析,探究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夏至日冬至日光照图侧视图俯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昼夜长短规律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北极圈出...
阶段检测一地球与地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图上重庆到上海距离是16厘米,实地距离约是16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A.1∶1000万B.1∶100万C.1∶10万D.1∶1万答案B(2016金华调研)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预习与探究】目标一: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够的人口数量。其衡量的重要指标是。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
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学习内容:宇宙中的地球一、人类认识的宇宙宇:“天地四方”无限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无限的时间。宇宙中有哪些物质形态呢?天体种类主要物质形态和基本天体卫星彗星星际物质1.宇宙的性——多样的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北斗七星的形状变化,说明什么?2.宇宙的性——有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内容:一、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6月22日,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__________(地区)达一年最小值。12月22日,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__________(地区)达一年最小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任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都从______所在纬度向南...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2.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预习探究】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2.地震波传播特点: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点纵波横波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曲线中S表示______波,P表示_______波。(2)图中各层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3)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学习内容:一.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的照射。昼夜更替:+地球自转2.昼夜半球的划分——晨昏线(圈)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怎样判断晨线和昏线?3.昼夜更替周期——__小时意义:调节地表____,保证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发展4.怎么描述昼夜状况?太阳高度(h)——太阳光线相对...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的运动(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2.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3.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能够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基础梳理】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的球体。(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①地球是一个、的球体;②地球的运动。(3)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它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和。请用图示意昼夜半球...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习目标: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学习内容:一.地球自转运动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绕地轴的运动1.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方向有什么规律可循?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地球上东经度扩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有何关系?2.周期:恒星日: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周期)太阳日:_______小时(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线速度:从_______向_______递减(60°处是赤道处的1/2),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内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2.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3.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太阳组成成分是什么?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靠什么产生能量?结论: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日照时间长短4.太阳辐射对地球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3、结合实例,重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学提纲】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等。2.应用:广泛应...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3.了解五带的划分。【基础梳理】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1)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所求地与直射地间的纬度距)2、夏...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识记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①_________和②________,其表面温度约为③____________。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④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3.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⑤____________、热资源,维持着地表⑥__________,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⑦______活动的主要动力。4.为人类的生产...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不变的,其北端始终指向①__________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②_______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__________方向旋转。3.周期:(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360°,用时④__________...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①________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常见的天体:②________、星云、行星、卫星、小行星、③________、流星体、④____________等。2.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⑤______________。层次:总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按距太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自学提纲】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预习与探究】目标一:人口迁移的概念1、人口迁移是指的人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由此表明人口迁移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和。2、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目标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国际人口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