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史,知道外国侵害对中国造成的屈辱和危害。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等方式,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3.感受中华民族遭遇外敌侵害时的抗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懂得落后就压挨打的道理。难点:感受民族正气和反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师导语:香港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在中国近代,却被...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道德修养: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3.责任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了解英法...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2.道德修养: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3.责任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的危害,知道鸦片战争是...
教学设计课题2.6我参与我奉献(1)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彼此关爱,相互帮助道德修养:明确关爱弱势群体需要各方合力,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法治观念:明白建设和谐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人们做到文明有礼健全人格:认识到平等友善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培养公共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公共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重点理解建设...
教学设计课题2.6我参与我奉献(2)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明白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道德修养:认识到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社区成员要互相支持、帮助法治观念:明白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健全人格:认识到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在生活中多帮助别人,让小小善举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责任意识:培养公共...
教学设计课题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我们个人可以如何构建有序生活道德修养:懂得有序生活需要各方努力法治观念:知道公共生活受到国家法律保障健全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为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贡献力量责任意识: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与法律,维护公共秩序重点知道我们个人可以如何构建有序生活,懂得有序生活需要各方努力难点知道公共生活受到国家...
教学设计课题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1)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道德修养:了解有序公共生活的意义法治观念: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个人行为健全人格: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责任意识:树立公共意识,培养秩序观念重点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个人行为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面对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同学们,因此出于此学龄段的学生在相关学情上,特别是在本节课程题材课程的相关学情上,有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时特别注意的内容。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学生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而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内容。熟悉是因为从小开始,就耳濡目染,被家长,老师的所作所为影响;陌生是因为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场所,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的享受公共生活。行为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之处。情感目标:能够在公共生活中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愿意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习重难点:重点:懂得在生活空间中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难点:在公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场所,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的享受公共生活。行为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之处。情感目标:能够在公共生活中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愿意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习重难点:重点:懂得在生活空间中哪些事情能够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难点:在公...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道德修养: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3.责任意识: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为公共生活提供保障,人们有权使用,也有义务对其进行维护。了解公共生活中不当行为带来的危害,知道公共...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2.道德修养: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3.责任意识: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展示良好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场所,知道在公共空间的生活就是公共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重点)2.知道“公共空间”和“私人空...
教学设计课题1.3弘扬优秀家风(2)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道德修养:懂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作用法治观念:明确优秀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全人格:知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优秀家风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起传承家风的意识难点传承和...
教学设计课题1.3弘扬优秀家风(1)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家风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能够在行动上践行优秀家风道德修养: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家风及影响法治观念:从思想上树立学习和传承家风的自觉意识健全人格:理解优秀家风与传统美德的关系,懂得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优秀家风重点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
教学设计课题1.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1)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道德修养: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法治观念: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健全人格:在活动中体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责任意识: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重点懂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重要性难点能够正确应对家庭变化,多角度理解和体...
教学设计课题1.1读懂彼此的心(2)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道德修养: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法治观念: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健全人格:发现家人的闪光点,理解家人的爱责任意识:培养家庭主人翁意识,主动为和谐家庭出力重点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难点理解家人的爱,主动化解矛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课题1.1读懂彼此的心(1)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会倾诉成长中的烦恼,并能剖析烦恼背后的原因,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道德修养:学会倾听父母的困惑,关注、了解家人的想法,理解彼此不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法治观念: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的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健全人格: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言行背后的爱,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责任意识:通过谈看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调查和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2.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调查和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调查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调查任务:通过观察、询问他人、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拍照、录音、录像、实物展示等手段,收集家乡以下方面...
教学设计课题4.12家乡的喜与忧单元四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下核心素养目标1.调查和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关心、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重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主动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难点关注自己家乡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教...
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2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通过低、中年段教材中家乡话题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物产、自燃风光、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情感认同。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