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材料一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7月8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可可西里”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报成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经拥有52处世界遗产,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材料二2017年8月3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国大中小学结合学校教育实际...
第9课时选择希望人生考点聚焦考点聚焦考点拓展考点拓展考题探究考题探究1第9课时┃选择希望人生考点聚焦考点理想与现实学习压力考试焦虑选择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课标要求】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2.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3.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问题解读1.什么是理想?理...
主题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1材料一2017年7月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联动增长,促进共同繁荣,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材料二2017年7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在汉堡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习...
征税和纳税1甬台温铁路总投资216.17亿元23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税收含义:税收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4情景剧:2008年老李夫妇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在经营账本上做了手脚,引起了一场风波5疑问一:“咱们都是街坊邻居的你就少征一点!”能否少征?为什么?强制性:固定性:2、税收基本特征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
考点24监督权利江西考题在线江西考题在线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考点梳理整合考点梳理整合目标解读预测目标解读预测1考点24┃监督权利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目标解读预测江西考题在线中考真题演练考纲要求近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名师预测考查频度命题角度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15江西,16(1),2分2014江西,7,2分20...
第3课时展现自我、保护自我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综合拓展综合拓展考题探究考题探究1第3课时┃展现自我、保护自我考点聚焦考点1情绪知多少、情绪能调控问题解读1.情绪的种类有哪些?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2.情绪对人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2)消极影响:会使人感到难受,降低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
第35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1考纲展示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2考点一实践与认识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3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实践是以人为主...
1我们为什么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思考:2黄帝炎帝耒耜、五谷、音乐、草药、麻衣、弓箭、陶器、市场定天文、创文字、造舟车、养蚕丝、建宫室、播五谷人文初祖leisi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专程与祖国大陆同胞一同参加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市始祖山轩辕庙前举行的祭祖盛典。黄帝陵4阅读领悟:为什么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5学习目标:了解台湾的历史,知...
历史的昭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1授课目录课堂导入3情境体验心灵感悟课堂小结学习目标新知探究行为提升当堂达标15724682课堂导入热点抗战70周年阅兵礼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能力目标:学会以历史...
第十三课关爱集体竞争合作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五单元在集体中成长1考纲要求24.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28.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2目录CONTENTS考点解读五年中考易混易错总结全国真题精选3考点解读•考点...
措施类主观题专练第六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结合材料,...
第一课悦纳自我调控情绪模块一成长中的我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战胜自我1目录CONTENTS易混易错总结全国真题精选考点解读五年中考2考纲要求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
专题四第三框背诵关键语句知识点一理解教材新知应用落实体验知识点二把握命题热点归纳整合命题点一命题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1第三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21.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使我国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由过去的“基本照抄”转为“以苏为鉴”。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3.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
目题(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什么是意识的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有没有目的性?(1)意识活动具有。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2)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的活动。目的性本能12.如何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和。意识不仅能够“复...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2亲民总理温家宝3你认为,温总理是怎样一个人?探究与共享45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探究与共享你心目中的好官是怎样的?6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
第十六课依法维护经济权利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六单元权利与义务1考纲要求3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33.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34.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3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2目录CONTENTS考点解读五年中考易混易错总结全国真题精选3考点解读•考点财产所有权•1.公民的合法...
1学习目标1.明确发展的普遍性,树立发展的观点。(重点)2.懂得发展的实质,比较新事物与旧事物。(难点)知识导图2基础知识排查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
第一板块1、保持安静;2、做好上课的准备;3、注意坐姿;4、上课积极举手发言。1第四单元2第七课3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2、能说出法律的含义(主要特征)。3、能说出法律的本质和我国法律的本质。4、知道我们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4自学课本p82—87页思考:(时间:5分钟,小字部分速读,大字内容细读理解,把答案找出来,画上线)1、什么是法律?2、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
1目题(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1)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和,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自由2(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和。②。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③。包括批评权、、申诉权、和检举权...
微专题7主体分析法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专项突破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栏目导航专项突破练2(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题型综述]高考政治生活试题的设问中多数都有明确的主体要求,这类试题常见的设问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体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从“怎么办”角度考查某一主体或某些主体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等。因此,主体分析法是应对该类试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主体分析法,首先要明确行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