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这节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的第二课。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第2-4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岩石展开。本课是研究岩石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对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课开始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
2认识工程(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2.认识工程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小小工程师》课题1.认识工程课时1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5~6年级②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常由多个系统组成;知道中国主要的大科学工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上3.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教学设计课题3.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金属的锈蚀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教材中,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上,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以及金属防锈的原理和方法,这样,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比较、归纳等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学...
2光是怎样传播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理念倡导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掌握核心概念。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思维方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学生在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的进一步探究学习。主要内容是:通过合...
2电生磁(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下科学1.2电生磁(1)教学设计课题1.2电生磁(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对于磁体的知识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磁场的概念是初步建立的。让学生认识如何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并且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本节课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电流的磁场,包括直线电流...
2电能的量度(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HS版九上科学6.2电能的量度(1)教学设计课题6.2电能的量度(1):电功率单元六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电能量度知识点较多,分5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率是重要的电学概念,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内容来看,电功率部分概念多(电功、电功率、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公式多(计...
2比热容(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HS版九上科学7.2比热容(2)教学设计课题7.2比热容(2)单元七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比热容》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第五章《内能》的第二节。《比热容》是继密度之后又一个表示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是学生学习热和能的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是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比热容概念的建...
2八颗行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八颗行星【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学生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
2《用气球驱动小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材简析】《用气球驱动小车》是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2课。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及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从熟悉的气球来聚焦问题,了解学生对推力及反冲力这一问题的原有认识,引发探究任务,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本节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课件(27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练习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科版五年级下新知导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球提供给我们宝贵的生存环境。现在全球的环境状况令人乐观吗?新知讲解地球的生存环境,常常会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破坏?气象灾害干旱___洪涝___台风寒潮(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一、探索模块新知讲解地质灾害地震___滑坡___泥石流___火山新知讲解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哪...
2《往水里加点东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粤教版一年级下《往水里加点东西》教学设计课题往水里加点东西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1教材分析《往水里加点东西》是(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二课。本课由两个活动构成,活动1是“往水中加盐”,活动2是“都能溶解吗。先是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再分别把白糖、沙、食用油加入水中进行观察,比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现象与食盐在水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因为学生对食...
2《太阳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2《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相较于上一课仅关注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课将探究范围扩展至整个太阳系,通过建模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部分,引入。教材说明了“行星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这些星体相对于星空背景是不断移动的。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星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第二部分,整理事实...
2《太阳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象版六年级3.2《太阳系》教学设计课题太阳系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教材第一部分引入,说明了“行星名字的来由。第二部分是整理事实证据。教师需提供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更清晰地知道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便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型。第三部分是处理信息。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筛选、转化所需的建模内容。第四部分设计制作。通过上述的信息处理...
2《太阳和东南西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象版一年级上册3.2《太阳和东南西北》教学设计课题太阳和东南西北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1教材分析《太阳和东南西北》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哪里》的第二课。课文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到通过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向真实环境中太阳升起的方向,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手脑结合进行学习。教材中从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到利...
2《水的蒸发和凝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2课。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聚焦部分,直接提出问题“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索部分,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其次交流对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看法。再次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推测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最后...
2《金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象版一年级上册2.2《金鱼》教学设计课题金鱼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1教材分析《金鱼》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小动物》的第二课。本课以孩子们喜欢的金鱼为观察对象,教材首先以观察欣赏各种美丽的金鱼为引入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并描述这些金鱼各自的特点。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条进行细致观察,并对金鱼的特征加以描述和记录...
2《海洋资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海洋资源》教案【教学分析】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三个:调查海洋资源、利用概念图处理调查信息和迁移应用理解开发南海的重要意义。学生对神秘的海洋充满了好奇、向往,但往往只是对美好的海滨旅游以及各式各样的海洋鱼类关注较多,对海洋资源的了解并不全面,特别是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学生,对海洋的了解往往仅限于通过电视、书籍等媒介了解的知识,因...
2《光的传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2.光的传播【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二课。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帮助学生观...
2《地球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1课内容的延续,地球表面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其内部构造直接影响着地壳运动。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是理解第3课地震和第4课火山喷发成因的知识基础。为帮助学生完整建构地球内部构造的认知,教材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逻辑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1)整体认识地球从表层到地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