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发芽实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简析】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观察过种子的结构,开展过凤仙花的种植活动,他们对于种子的萌发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曾进行过系统性思考与研究。本课将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将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
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浙教版八下科学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教学设计课题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体,且小学阶段也学习过一些有关磁铁的知识,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磁铁作准备。本课国科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
1运动和位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并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最后回归到“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了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6课“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
1小船与浮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小学科学教材同步大象版(2017)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开心游乐场1小船与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目标:(1)通过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与评价能力。(2)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和自主探究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了解科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科学爱科学。【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间的表达与交流,经历观察、实验、讨论、...
1土壤的成分(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下科学4.1土壤的成分(2)教学设计课题4.1土壤的成分(2)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介绍土壤中的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第2课时从岩石到土壤。此前学生刚刚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那么本节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摇篮,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土壤种类等知识的延伸埋下了伏笔,在教...
1身边的有机物(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S版九上4.1身边的有机物(1)教学设计课题4.1身边的有机物(1)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这节教材是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数目繁多、应用极广、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本章内容有两个特点:(1)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内容涉及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对生命活动将由重大意义和对经济生活与环境有重大...
1杠杆(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S版九上科学5.1杠杆(2)教学设计课题5.1杠杆(1)单元五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本课时在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要素,本课时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进行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浮和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浮和沉》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学业要求】:1.能说明有些力是通过接触物体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兴趣。二、教材分析“...
1浮和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5.《浮和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浮与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小船能浮在水面上为线索,探究浮的特点,然后延伸到浮与沉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1放大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放大镜》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题在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1、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本课题的探究过程之中,不论是探究放大镜的结构,还是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应用,或者增补的组合放大镜与自制放大镜等活动都是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2、课程目标(1—2年级学段)中的具体定位。(1)本课题体现了科...
1电能的转化(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HS版九上科学6.1电能的转化(3)教学设计课题6.1电能的转化(3)单元六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电能作为一种能的形式,有它的优点,在生活中应用甚广。“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突破知识本位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想一想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又带来了什么社...
1电能的转化(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HS版九上科学6.1电能的转化(2)教学设计课题6.1电能的转化(2)单元六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电能作为一种能的形式,有它的优点,在生活中应用甚广。“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突破知识本位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想一想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又带来了什么社...
1电能的获得和转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电能的获得和转化(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时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体会浅出新知识,通过温故知已有的知识来提出猜想并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体验和实验总结出新知识,努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
1地球上的水(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2)教学设计课题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拟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2课时:水资源的...
1地球上的水(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ZJ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拟两课时完成,本节课...
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设计课题: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材:第三章第1节P83~P86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漫长历史,初步掌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2.知道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3.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4.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1...
1磁铁能吸引什么(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磁铁》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3.2电磁相互作用1~2年级③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
1《种子发芽实验》课件(29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练习+素材种子发芽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下新知导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哪开始?新知导入植物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有着一定的结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便会发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新知导入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新知讲解一、回顾与猜测我们种植凤仙花时,如何让种子发芽?把种子埋在土壤里,浇透水,放在有阳...
1《影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影子》教案《影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与影子》单元的第一i果时。教科书创设了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我们一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情境,提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和影子有关,阳光或灯光下”,将影子的形成和光联系在一起,为后面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作铺垫。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T3分活动准备,教科书指出了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典型材料: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引...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