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4课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一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3、知道离子的定义、分类、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表示的意义。教学重点:1、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一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1.赤眼蜂是害虫螟虫的天敌。赤眼蜂会主动寻找螟虫卵,将自己的卵产在螟虫卵中以虫卵为食,并在虫卵内完成不吃不动的蛹期。这种寄生行为,将螟虫消灭在危害发生以前,从而到达“以虫治虫〞的目的。那么以下动物的发育与赤眼蜂相同的是〔〕A.蟑螂、菜粉蝶B.果蝇、蜜蜂C.蟋蟀、蝗虫D.蚜虫、家蚕2.夏秋季节,无论在县城还是农村都可以见到蝗虫。以下有关蝗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蝗虫在幼虫期对作物的危害最大...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氧气,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
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答复1~3题。1.以下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2.以下有关地貌成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
常见化学反响----燃烧一、指导思想:运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归纳,课后稳固三局部完本钱节的知识学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通过先学后教,给学习提供支撑。针对每节课所要解决的假设干个知识点,精心选取支撑这些知识点的素材,录制“微课〞〔微课视频〕或者发送预习内容,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前预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学生在预习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疑问,...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与原子〕〔教与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洁物。2、能正确区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1、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洁物。2、能正确区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洁物。教学过程:二、分子1、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水、氧气、氢气...
原子结构的简明表示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3课时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表示〕〔教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情况;2、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教学重点: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情况;2、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教学难点: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教学过程:探...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平安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那么,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1课时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及微粒的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的很小,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间存在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的很小,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间存在空隙。2、知道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教学难点: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一...
12学习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能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3、理解水循环的意义3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地球上的水按形态分为三种:()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仅在高纬、高山等条件下存在。2、地球的水体按空间分布包括()、()、(),其中()最主要,占地球水量的96、53﹪。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43、地球上的淡水中,()是主体,...
第一节动与静目标导航1.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识链接“超人〞的飞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常用于电影的特技。如电影?超人?中的“超人〞从大街上起跳,飞过高楼大厦、山地、湖泊去追踪一枚导弹。人不可能单独在空中飞行,那么这组镜头是怎样得到的...
化学实验根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平安〔六防〕〔1〕防倒流:如实验室制O2,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2〕防倒吸:加热法制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撤酒精灯。〔3〕防暴沸:加热液体要加碎瓷片或沸石。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参加水中,边加边搅拌冷却。〔4〕防污染:有毒气体要在通风橱中操作;实验后残物、残液要及时处理。已取出的未用完的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Na、K、白磷等除...
太阳恒星1马头星云蟹状星云猫眼星云星云2土星行星3月球卫星4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海尔—波普彗星彗星5流星体6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7学习目标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能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标2目标3利用所学,探究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8目标1能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知识指南1、天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1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从生活常识知:这里有一杯热水,你的手距离水杯越近,感觉手心越热。由此推测:离太阳越近,受热越多,温度应该越高。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3现象一:人们常说“高处不胜寒”,炎热的夏天人们为了避暑,...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2、能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比拟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关注昆虫的防治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运用知识的能力。构建动场观看视频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昆虫世界——昆虫的生殖特点〔阅读P49-50的内容〕1、生殖方式:性生殖(有/无)、雌雄体〔同/异...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使江水如此美丽的植物主要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蕨类植物2.以下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A.小麦和水稻B.侧柏和雪松C.玉米和水杉D.杨树和柳树3.优质的煤炭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如春的冬天〞,煤的形成源于古代的〔〕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4.在植物界中,有根、茎...
A---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D.调节准焦螺旋3.以下各项中,属于异养...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
济南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课习题及答案1.以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局部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③④①⑤B.④③②①⑤C.③④②⑤①D.③④②①⑤2.右图为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细胞得到的两个视野图,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A.换成高倍物镜B.装片向左移动C.调节细准焦螺旋D.调节光圈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①镊子②生理盐水③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1.1区域的根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域的概念和根本特征。2.知道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知道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5.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过程与方法掌握比拟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