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译: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的养育我。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4.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5.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01《岳阳楼记》一、作者作品《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二、文体常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1.结合上下文...
一、《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止,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孔子认为只有...
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质:作人质;抵押。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7.趣、趋:①...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
01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6、出门看火伴。(《木兰诗》)“火”通“伙”,伙伴。7、才美不外见。...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8...
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名...
1(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
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
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