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反应”的相关文档,共750条
  • (3.55)--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55)--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氧化值法配平原则:氧化剂中元素氧化值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值升高的总数相等。(即电子得失总数相等)(2)根据元素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总数必须相等的原则,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值的变化乘以适当的系数:2KMnO4+5K2C2O4+H2SO42MnSO4+K2SO4+10CO2+H2O(3)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等。2KMnO4+5K2C2O4+8H2SO42MnSO4+6K2SO4+10CO2+8H2O配平步骤:(1)写出完整的化学反应式,标出氧化值有变化...

    2024-05-220225.7 KB0
  • (3.17)--2.9 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3.17)--2.9 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4吉氏函数和化学反应的方向4.2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若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则可用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来判断反应方向θrGm()T反应正向进行θrm()0GTθrm()0GT=θrm()0GT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正向进行一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注意:若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不处于标准状态时,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方向,必须用来判断!θrGmrGmθθθrmrmrmΔ()Δ()Δ()GTHTTST=−实验证明,无...

    2024-05-220314.85 KB0
  • (3.11)--3.4.2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

    (3.11)--3.4.2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

    无机化学3.4.2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一级反应SO2Cl2——SO2+Cl2速率方程微分表达式为=kc-dtdcdc=-kdtc变换得无机化学或lgc=lgc0-2.303ktlnc-lnc0=-kt积分后可得速率方程积分表达式速率方程积分表达式反映的是反应物浓度c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无机化学某温度,起始浓度c0=0.5moldm-3的蔗糖溶液在稀盐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已知速率常数k=5.3210-3min-1,求(1)300min时,溶液中蔗糖的浓度;(2)蔗糖水解一半所需...

    2024-05-220241.5 KB0
  • (3.10)--3.4.1零级反应无机化学

    (3.10)--3.4.1零级反应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3.4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若零级反应A——H3.4.1零级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表达式为()dcAdt=k-无机化学这是速率方程的积分表达式。进行定积分运算得()()cA=cA0-kt()dcAdt=k-无机化学其中cA为t时刻的浓度,cA0为初始浓度。()()速率方程的积分表达式()()cA=cA0-kt无机化学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用t表示。12对于零级反应,当cA=cA0()1()2=c2kA0t()12无机化学零级反应半衰期与速率常数k和初始浓度c0有关。

    2024-05-220178.25 KB0
  • (3.9)--3.3.2反应机理的探讨

    (3.9)--3.3.2反应机理的探讨

    无机化学3.3.2反应机理的探讨2NO+O2——2NO2反应历程①2NO——N2O2(快)②N2O2——2NO(快)③N2O2+O2——2NO2(慢)无机化学③为慢反应,是速控步骤,其速率即为总反应的速率,故①2NO——N2O2(快)②N2O2——2NO(快)③N2O2+O2——2NO2(慢)=k3cN2O2cO2()()无机化学平衡假设法可逆快反应①和②始终保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平衡状态,①2NO——N2O2(快)②N2O2——2NO(快)③N2O2+O2——2NO2(慢)故1=2无...

    2024-05-220246.9 KB0
  • (3.8)--3.3.1基元反应无机化学

    (3.8)--3.3.1基元反应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3.3反应机理3.3.1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无机化学NO2+CO——NO+CO2NO2分子和CO分子经过一次碰撞就转变成NO分子和CO2。无机化学基元反应是动力学研究中最简单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产物。无机化学H2g+I2g——2HIg()()()实验上或理论上都证明,它并不是一步完成的基元反应。无机化学它的反应历程可能是如下两步基元反应:①I2——I+I(快)②H2+2I——2HI(慢)无机...

    2024-05-220198.32 KB0
  • (3.6)--6、氧化还原反应

    (3.6)--6、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电极电势影响因素及应用是重点基本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能利用Nernst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3、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包括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限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θ)4、掌握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一、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一)氧化数法:1、...

    2024-05-220614.23 KB0
  • (3.6)--3.2.2反应级数无机化学

    (3.6)--3.2.2反应级数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3.2.2反应级数若某化学反应aA+bB——gG+hH该反应反应物A是m级反应,对反应物B是n级反应。则反应级数为m+n其速率方程为如下形式=kcAcB()()mn无机化学对于化学反应2H2+2NO——2H2O+N2该反应是三级反应,或者说反应对H2是1级,对NO是2级。其速率方程为=kcH2cNO2()()无机化学其速率方程为=k该反应是零级反应,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2Nas+2H2Ol——2NaOHaq+H2g()()()()无机化...

    2024-05-220197.08 KB0
  • (3.5)--5、沉淀反应无机化学

    (3.5)--5、沉淀反应无机化学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reaction沉淀反应平衡及溶度积规则有关计算是重点基本要求: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度积规则及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或溶解。2、掌握利用进行有关计算(包括调节pH值、形成硫化物沉淀进行金属离子分离的计算)3、了解分级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概念。一、溶度积常数AgCl(s)Ag++Cl-式中的KspΘ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应注意,溶度积中的溶解度单位为molL-1,与常用的溶解度单位不同。现用通式来表...

    2024-05-220273.82 KB0
  • (3.4)--4、酸碱反应无机化学

    (3.4)--4、酸碱反应无机化学

    酸碱反应Acid-basereaction弱酸碱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缓冲溶液和弱酸碱盐的pH值计算是重点基本要求:1、掌握弱电解值的电离平衡(含分级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盐类水解的概念。2、掌握一元弱酸、二元弱酸、一元弱碱电离平衡的计算(包括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3、一元弱酸盐、一元弱碱盐溶液pH值的计算。一、酸碱理论1、阿仑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酸是在水溶液中解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碱是...

    2024-05-220391.64 KB0
  • (3.2)--3.7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3.2)--3.7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无机化学3.7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均不改变的物质。如Fe催化合成氨N2+3H2———2NH3无机化学催化剂(catalyst,缩写Cat.)能加快反应速率,是由于它改变了反应历程。无机化学如反应A+B——ABEa很大,无催化剂时,反应慢。无机化学加入催化剂Cat.,机理改变了Ea2(b)ACat.+B———AB+Cat.(a)A+B+Cat.———ACat.+BEa1两步的活化能都小,反应加快。无机化学两...

    2024-05-220243.91 KB0
  • (2.9.8)--8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2.9.8)--8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

    电极反应的电势的应用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计算电池电动势E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KΘ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计算电池电动势E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电极反应的电势值较大的一个是原电池的正极,数值较小的一个是负极。原电池的电动势:E正极E负极E-例1:计算下列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并指出何者为正极,何者为负极。已知:)Cu)Cu(2.00molLZnZn(0.100molL2112Zn2/Zn0.7618VEΘC...

    2024-05-220178.63 KB0
  • (2.9.7)--7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2.9.7)--7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

    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电势当组成电极的物质均处在热力学标准态时,这个电极反应的电势就是标准电势。当物质不处在热力学标准态,这时电极的电势需要通过能斯特方程来求取。还原型氧化型qzep-设任意电极的电极反应为:能斯特方程式可表示为:{[氧化型]}ln{[还原型]}pqRTcEEzFcΘΘΘ电极电极若温度为25ºC:0.0592V{[氧化型]}lg{[还原型]}pqcEEzcΘΘΘ电极电极应用能斯特方程式应注意:(1)计算所依据的电极反应必须...

    2024-05-220164.24 KB0
  • (2.9.6)--6 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2.9.6)--6 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1)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的关系电动势与及K的关系Θ(2)标准电动势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rGmzFEGmrrm正极负极GzFEzFEEΘΘΘΘ若参与电池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热力学标准态下:一般认为电池反应的进行方式是可逆的。则:mrGWREQWR而:zFQ则:(1)电动势与摩尔反应吉氏函数的关系rmlnGRTKΘΘ正极负极lg0.0592V0.0592VzEEzEKΘΘΘΘrmGzFEΘΘ(2)标准电动势与...

    2024-05-220133.01 KB0
  • (2.9.5)--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9.5)--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氧化值法配平原则:氧化剂中元素氧化值降低的总数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值升高的总数相等。(即电子得失总数相等)(2)根据元素氧化值的升高和降低总数必须相等的原则,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值的变化乘以适当的系数:2KMnO4+5K2C2O4+H2SO42MnSO4+K2SO4+10CO2+H2O(3)(3)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等。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等。2KMnO4+5K2C2O4+8H2SO42MnSO4+6K2SO4+10CO2+8H2O配平步骤:(1)写出...

    2024-05-220181 KB0
  • (2.9.4)--4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2.9.4)--4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1.双电层理论当金属M与其离子Mn+接触时,有两种过程可能发生:金属越活泼,溶液越稀,过程a进行程度越大;反之,过程b进行程度越大。过程a,金属电离给出电子:MMn++ne-(a)过程b,金属离子与电子结合:Mn++ne-M(b)(1)过程a趋势>过程b,动态平衡时,金属表面带负电,溶液带正电。金属离子主要在金属表面,金属和溶液中存在电势差,形成双电层。(2)过程a趋势<过程b,平衡时,金属表面带正电,溶液带负电,...

    2024-05-222254.49 KB0
  • (2.9.1)--1 氧化还原反应

    (2.9.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1.化合价与氧化值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得失电子数,只能为整数。氧化值:得失电子数或平均化合价。可以为整数或分数。SOSOO2-居中的S为+4价右下的S为0价S2O32-氧化值为+2Zn+Cu2+Zn2++Cu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值升高,-2e氧化值降低,+2e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1)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一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一个是氧化半反应,一个是还原半反应。个是...

    2024-05-220124 KB0
  • (2.5.7)--7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2.5.7)--7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及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

    4吉氏函数和化学反应的方向4.2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标准摩尔生成吉氏函数若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则可用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来判断反应方向θrGm()T反应正向进行θrm()0GTθrm()0GTθrm()0GT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正向进行一标准摩尔反应吉氏函数注意:若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不处于标准状态时,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方向,必须用来判断!θrGmrGmθθθrmrmrmΔ()Δ()Δ()GTHTTST实验证明,...

    2024-05-220108.09 KB0
  • (2.3.7)--8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7)--8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催化剂6反应速率理论ERTAka/e阿仑尼乌斯方程:温度和速率常数的定量关系。BRTEkaln或可以由实验数据求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以对作图应得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求得Ea和A。lgkT1T越高,Ea越小,k越大B’2.303RTlgaEk以实验为基础若化学反应在温度T1和T2时的速率常数分别为k1和k2,并且Ea在T1至T2的温度范围可视为常数,...

    2024-05-220282.11 KB0
  • (2.3.5)--6 反应速率理论

    (2.3.5)--6 反应速率理论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催化剂6反应速率理论一、简单碰撞理论化学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碰撞,但是反应物分子间的每一次碰撞并非都能导致反应发生。在亿万次的碰撞中,只有极少数的碰撞才是有效的。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1)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Eo)。(2)碰撞方位必须适当。气体分子的能量有一个分布。...

    2024-05-220716.87 KB0
确认删除?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