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你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吗?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统治阶级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主要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而腐朽的农奴制...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以上言论反映了()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6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教学案王龙: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往右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光绪与明治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泱泱大国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世一系”的天皇。在同样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蚕食威逼的的危急关头,他们奋起图强,变法维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历史老人仿佛对于光绪过于残酷,而对明治太过恩宠。明治维新演奏了一曲气势恢宏的...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伊拉斯谟说:“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A.教士和僧侣的腐化荒淫B.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C.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D.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批判的是教士生活的腐化。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夯基达标1.据统计,1801~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从根本上意味着1831~1840年的10年间()A.农奴为争取自由而斗争B.农民骚动威胁着农奴制度的基础C.农民骚动不断增加D.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由激烈转为短暂的平静解析:解...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2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C.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2.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州农民卡瓦廖夫可以()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③自由外出务工和游历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①③...
高中历史专题一梭伦改革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雅典国家形成的初期,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是()。A.贵族B.平民C.工商业者D.外邦人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六一汉”制度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六一汉”的状况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B.“六一汉”已丧失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C.“六一汉”制可以避免下层平民沦为债务奴隶D.“...
欧洲的宗教改革一、背景1、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原因:[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壮大。表现:(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2)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3)思想上实行精神独裁;(4)社会生活方面渗入各个领域。2、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原因:[1]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的斗争,并常常用与天主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基础达标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加强军事实力D.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2.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C.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D.掌握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3.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夯基达标1.透过下图能获知()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出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从图中是无法得知的。答案:D2.北魏于439年重新...
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①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②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下图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簇后拥,神情泰然。图中人物的服饰有何突出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特点?提示:图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智者的选择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386年,北魏建立,定都____,它很快...
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前预习情境导入北魏前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大佛像,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开凿在迁都洛阳之后,大佛已变得温和可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文化的主导作用正在抹平北方各民族之间的鸿沟。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参考答案: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原创)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这表明()。A.农民与地主之间没有根本矛盾B.改革是由农奴主主动实施的C.农民没有获得事实上的自由D.农民没有获得法律上的自由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又被称为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农奴获得了完全人身自由B.地主再也...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课前预习情境导入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没有给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带来大的改善,阶级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左边两幅图片为俄国失业工人在救济所吃荞麦粥,而贵族们却在享受奢侈的酒宴。为什么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没有给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带来改善?参考答案:列宁曾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农奴在获得自由和土地时,所受的剥削更重。知识预览一、答案:农民改革法令农奴...
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①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②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
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接着看课本小字)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17世纪,西欧各国发...
二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1.下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是()。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A.遗嘱法B.财产等级制度C.《解负令》D.建立四百人会议2.按照土地收入和财...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前预习情境导入嘎仙洞遗址起源于嘎仙洞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但“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统一后的北魏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必然的产物。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地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入: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改革的背景1.克里木战争——直接原因自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