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1市场配置资源1课标要求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a);市场经济的含义(a);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b);市场秩序(c);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b)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配置资源的两个手段。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点和不足。(重点)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难点)2自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情景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我们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扩大开放...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二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情景导入学习目标你是怎样理解漫画中的“幸福之家”的?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中华文化自信的含义、形成及表现,懂得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通过互动探究,理解中国共产党怎样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3一、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1.文...
课时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和艰难性。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危机,认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特点。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了第一...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间,国民经济仍处于。2.召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停滞状态北京1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为中心。4.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情景导入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情景导入2017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议程: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二、审查和批准国务院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审查和批准国务院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
课时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总结其经验教训。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2.通过教师营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形成共识。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
学案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甘肃省始终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大力整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资源,形成了以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工程、文化广场、道德讲堂、乡村学校少年宫、孝道红黑榜、农村志愿服务队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持续向善向好。思考甘肃...
第24讲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24讲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纲要求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本讲考点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56—1976年)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2)意义:到①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情景导入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消息,中共中央8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新目标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
第24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016江苏单科,T19)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计2019年江苏高考会较多地通过新材料,变换新视角来创设问题,纵向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关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综合比较。(2014江苏单科,T1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作用2.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
学案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什...
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设计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解决历史问题。知识点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2.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及弊端。内容索引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深化探究——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随堂巩固——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标]1.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2.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巴黎公社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探究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及巴黎公社的特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空...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第六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情景导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我们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中...
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收集史料,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及特点。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关史实,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及特点。知识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3)苏联...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情景导入学习目标“说一说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通过自主预习,识记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作用,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内容、作用。2.通过互动探究,理解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3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核心价值观核...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茨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深刻地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道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