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市场配置资源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课标要求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配置资源的两个手段。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点和不足。(重点)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难点)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热点追...
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列宁时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目标导航1.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学习要点(1)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探索中的失误。(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的破坏与调整。2知识梳理一二三一、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1.经济恢复(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新中...
专题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014年6月广东学考双选)俄国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十月革命具有必要性B.二月革命巩固了沙皇的统治考点俄国十月革命C.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D.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解析:从题干中“它仅对国家的...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学法指导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通过叶剑英、邓小平等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等资料,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2.图示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实践。3.结合时政理解“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1知识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含义(1)“一国”:在____________的前提下。(2)“两制”...
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8年1月广东学考单选Ⅰ)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它们“特”在()A.外交政策B.经济政策C.高度计划D.自由放任解析: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答案:B2.(2017年6月广东学考单选Ⅰ)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A.联合国B.亚太经合组织C.不结盟运动D.世界贸易...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方针:中共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2.过程(1)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和五个经济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海南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发区:三角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4)新区建设:1992年,开发成为经济建设重点与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目标导航1.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学习要点(1)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主要历程。(2)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意义。2知识梳理一二一、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1.创办经济特区(1)创办: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②1988年,划出海南...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2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350年代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的国有化,摧毁了旧制度。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4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56匈牙利改革的结果如何呢?•城市职工中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农...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2016年6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考点辛亥革命解析: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答案:B2.(2014年6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康有为C.林则徐D.孙中山解析:孙中山是中国近...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改革开放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2014年6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A.“打土豪、分田地”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1927年土地革命争期提出的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提出“外争国,内国”“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国曹汝霖、章宗祥、卖贼陆宗舆”等口号;1905年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战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2.难点: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用生系革适生力展的政治原理,理解“一化”与“三...
单元小结与测评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
单元整合1知识网络2综合归纳一二一、比较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不同点革命领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革命同盟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孤军奋战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措施没有立即向反革命巢穴凡尔赛进攻,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国内外敌人毫不手软革命结果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目标导航1.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学习要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重大意义。(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3)城市经济...
专题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备考导航]1.《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2.俄国十月革命考点《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1.(2018年1月广东学考单选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独立宣言》D.《共同纲领》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B2.(2018年1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政权是()A.第一国际B.第二国际C.苏维...
第十三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考历史(全国专用)1考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五年中考1.(2018北京,18,1.5分)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A.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答案B识读图片信息可知,到195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同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情景导入学习目标“说一说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通过自主预习,识记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作用,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内容、作用。2.通过互动探究,理解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3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核心价值观核...
历史必修②人教版新课标导学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历史必修②人教版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1学习目标诠解2课前自主学习3课堂合作探究4随堂达标训练5课时作业4历史必修②人教版学习目标诠解5历史必修②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特点,认识其意义2.掌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史实3.掌握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