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基本术语★从表达方式看文章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四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情节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概括事件或段意或文章内容,句式是:★谁+做(了)什么;★谁+怎么样或为什么+做(了)什么;★...
怎样做现代文阅读解题?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
【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
0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2、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信息的整合及其表述。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两点较为主要:一是文学作品...
解密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理解B鉴赏评价E分析综合C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整体把握与确切理解相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应对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必考)考纲要求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泛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简称:读→审→找→比。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
一、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标题含义(含意、涵义、内涵)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作用(好处、妙处、用意)1、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写作手法;①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引用、反问、反复、用典、双关等;②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手法。3、贯穿全文的线索;4、表明或揭示(暗示)情感主旨(表明作者观点态度);5、体现(...
01如何回答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
【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
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
01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试题汇编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二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宏观驾驭考况新闻(含访谈)、科普文近年命题一览新闻(含访谈)科普文年份卷别选文卷别选文福建卷《说不尽的萤火虫》2015广东卷[英]《种子的故事》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新闻(含访谈)科普文年份卷别选文卷别选文福建卷苏银成等《九天神眼》2014广东卷《罗哲文访谈录》2013广东卷赵野木《山水画中的地质学》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新闻(含访谈)科普文年份卷别选文卷别选文...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思路和技巧(实用)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目标1.1.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2.2.能能分析、筛选、整合分析、筛选、整合文章提供的信息。文章提供的信息。3.3.依据有效信息句能进行合理的依据有效信息句能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推断和想象。。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古...
2019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2016梧州)现代文阅读。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丁立梅①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能够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②“”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