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2*湖心亭看雪1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雾凇沆砀..()(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是金陵人,客.此()(8)及.下船()消失晚上八时左右撑(船)用毛皮制成的衣服白汽弥漫的样子哪能客居等到3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开花和结果1学习目标1.概述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2课前预习一、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1.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和雌蕊等组成的。2.花的主要结构是和。雄蕊花药里面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3.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花柄雄蕊雄蕊传粉胚珠花粉雌蕊34.植...
岳阳楼记范仲淹1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具体意义以及虚词的用法。2.品味文章的主要意境,并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以及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4.理解和评价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以及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第一课时3预习与交流1.指导朗读(1)读出骈句的节奏感、散句的错落有致。(2)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气的轻...
课外古诗词诵读诗词课题总览《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峨眉山月歌李白作者名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诗词解...
11与朱元思书12◆走近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著有《吴均集》《齐春秋》等。◆主题解说,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45◆疑难探究师:本文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是抓住了水和山的哪些特...
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121.主题解说《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诗人通过写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思家怀乡的深情。,《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
第三单元测试卷1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桑椹.(shèn)油蛉.(lín)莲房.(fánɡ)收敛.(liǎn)B.感慨.(kǎi)涨.红脸(zhǎnɡ)譬.如(pì)浸.满(jìn)C.确凿.(záo)秕.谷(bǐ)拗过去(ǎo)鉴.赏(jiàn)D.宿儒.(rú)消释.(sì)诅.咒(zǔ)盔.甲(kuī)【解析】A项“蛉”读línɡ;B项“涨”读zhànɡ;D项“释”读shì。C2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疲倦不堪不求胜...
13诗词三首1行路难(其一)李白1.对译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白话译文:原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白话译文:课堂突破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2原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白话译文:原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白话译文:原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白话译...
第3讲基因与基因的表达1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与DNA的关系。(1)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___个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数__________DNA分子的碱基总数。(2)基因是__________的DNA片段。2.遗传信息与DNA的关系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的__________之中。知识梳理23.DNA分子特性(1)多样性: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多样性。(2)__________:是由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________...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一、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3.目的: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2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产业转移的原因3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
第三单元测试卷1(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2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6分)游览“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zhànɡ”的三峡,你会略到三峡的奔放、清幽、凄婉之美。想象着陶弘景与友人共山川之美的情景;晓雾将xiē,谛听猿、此起彼伏地叫;夕日欲颓,观赏鱼儿争先恐后地跳,你会觉得那是一件赏心乐事。阅读《观潮》,雷霆万的潮声、天涌来的潮水、溯.流而上的吴儿、如履平地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单元1课前学案..课堂导案..23随堂训练..4学习目标..15课后练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2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高频中考】1.概述绿色植物能为生物圈中绝大多数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2.阐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中的作用。3.描述绿色植物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描述我植物资源概1.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中的作用。2.绿色植物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3...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经验教训: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的传统。(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国家权力自由放任2.表现(1)实行,建立国营企业。(2)制定,指导经济发展。(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熟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重点)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重点)新课导入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
第2讲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1一、DNA分子的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特点(1)两条链________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__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________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__________配对。知识梳理2二、DNA分子的复制概念以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分子的过程时间__________的间期...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1望王绩2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出身官宦[huàn]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1第一节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与制备一.生物药物的来源二.生物药物的特性三.生物药物的分类四.生物药物的制备2一.生物药物的来源1.生物药物的定义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3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天然生物材料:动...
1呼吸作用21、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意义。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目标导引】31.植物体所有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吸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并释放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独立预学展示】生活的细胞氧气水能量线粒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线粒体41.阅读P47-48探究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合作发现】(1)【探究一】当...
黄鹤楼崔颢1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