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会进行误差分析。2内容索引新知导学——新知探究点点落实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巩固反馈3新知导学41.现有两瓶颜色深浅程度不同的蓝色Cu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两瓶溶液的颜色深浅程度不同?哪瓶溶液的浓度大?一、物质的量浓...
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掌握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3.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2内容索引新知导学——新知探究点点落实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巩固反馈3新知导学41.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CuSO4,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现取一水样300mL,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2gCu2+,则水...
第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栏目导航考点1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考点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时分层训练考点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考纲定位全国卷5年考情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5.能根...
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标要求]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2.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1.NH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H2O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2.实验室制NH3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4.NH+4的方法:向盛有待液的管中加入碱液,加,用检验测试热...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目标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目标3知道褶皱、断层的概念,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目标4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实践意义,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重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图解法、案例分析法重难点2: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
习题课: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及能量问题第四章电磁感应1学习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2.理解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能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问题.2内容索引题型探究达标检测31题型探究4一、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1.电磁感应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作用,所以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处理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1.太阳辐射概况、太阳大气分层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分析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概况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2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1)概念:太阳以间放射的能量。(2)波长及分区: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分为A、B可见光、C三部分。(3)能量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模块三1第二课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和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精击重点..母题点拨..23中考过关..4初试真题..12初试真题1.(2014广东)将手插入未晒干并堆放一段时间的谷堆,感到发热和潮湿。这主要是因为()A.谷物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B.谷物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C.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D.细菌真菌分解谷物释放了热量和水分C32.(2013广东)如右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
第1章把握热点考向考点一考点二应用创新演练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点三1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例1]用长为18cm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之比为2∶1,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多少?[思路点拨]不妨设长方体的宽为xm,则长为2xm,高为h=18-12x4=(4.5-3x)m0<x<32.建立长方体的体积函数模型,再求最值.面积、体积最大问题3[精解详析]设长...
知识点1知识点2学业分层测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表示。(重点)3.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重、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材整理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特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原子结构分层3.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4.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1)写出Na、Mg分别与O2、Cl2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课时物质的量[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2.认识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的含义。3.掌握物质的量与NA、质量、微粒数的关系。1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k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NA近似为6.02×1023mol-1。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其...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模块三1第五课时种子萌发及植株的生长精击重点..母题点拨..23中考过关..4初试真题..12初试真题1.(2013广东)如右图表示玉米种子的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胚乳B.②处滴碘液,会被染成蓝色C.③是子叶,有两片D.④⑤⑥共同组成胚B32.(2014广东)下列有关叶芽的叙述,错误的是()A.芽中具有分生组织B.芽有顶芽与侧芽之分C.芽原基直接发育成叶D.芽轴发育成植物的茎初试真题C4初试真题3.(2016广...
第3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学习目标定位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会进行误差分析。2内容索引新知导学——新知探究点点落实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巩固反馈3新知导学41.现有两瓶颜色深浅程度不同的蓝色Cu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两瓶溶液的颜色深浅程度不同?哪瓶溶液的浓度大?一、物质的量浓...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1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化不大的性。变质3.可用CCl...
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1文题解读文本赏读内容索引文本拓展2文题解读3一、诗人名片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
第2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考纲要求]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和溶液的饱概念。3.了解物的量度的含义。质浓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的量分数的概念质质,并能行有计算。5.能按要求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会行有差分析。6.会根据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2导学导练3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
1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2名称:棒槌用途:洗衣3名称:煤油灯用途:照明4家长/老师学生洗衣服搓衣板2.jpg洗衣机.jpg洗衣机2.jpg做饭煤炉.jpg煤气灶.jpg电磁炉.jpg降温蒲扇.jpg电风扇.jpg空调.jpg上学骑自行车上学.jpg坐私家车上学.jpg5老师学生洗衣服搓衣板洗衣机做饭煤炉电磁炉、煤气灶降温扇子空调、电风扇上学骑自行车坐汽车、公交车6妈妈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厨房里做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和感受?7(教...
专题整合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1内容索引归纳提升整合拓展,对接高考读写空间积累素材,赏读佳作2归纳提升3绝句绝句在唐及以后的古代诗歌中是一种使用频繁的格律诗体,特别在唐代诗歌中与律诗一并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最充分地显示了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其句式短小、自由灵活也被后代的历代文人喜爱。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它也叫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
高考专题讲座(五)水溶液中的四大常数及其应用第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栏目导航专题突破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168页)化学平衡常数运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问题时,则分别称为电离常数、水解常数及溶度积常数,它是定量研究上述可逆过程平衡移动的重要手段,有关各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求算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理解上一定抓住各平衡常数都只与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1....